近年來,隨著國內出版市場的更加龐大,出版物普遍的質量低下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批評,而出版市場上追求潮流、跟風炒作早已不新鮮,更加簡單的方式是,炒作概念,當一個概念在社會上成功流行,那么隨之而來的出版物就會形成鋪天蓋地的大潮,就好像涂色書一般,幾乎沒辦法給它的內容做一個評價,能夠評價的,也不過就是一個概念而已。
對于出版社來說,跟風也好,炒作概念也好,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控制風險,盡管誰都知道,更好的質量、更高的品位、更長久的計劃,才能真正形成品牌,真正獲得最大的利益,但短期效益推動下的市場,卻很難真正做到。喬新生說,“對于出版而言,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好的、更長的、更完善的產業鏈條,而現在時常會出現,出書的不賺錢,賣書的賺錢,而一個更長的產業鏈,則能夠最大可能地保證各個環節的利益,讓出版社真正有做長遠規劃、出版精品,創造品牌的可能”。
而要做到這一點,出版市場需要更進一步的改革,喬新生說,“首先,出版市場能否更加開放?可能有人會擔心開放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書,確實,更大的開放可能會讓出版物良莠不齊,但市場本身有篩選的功能,讀者自己也會選擇。第二,國字號的出版社,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要老是出一些垃圾書。其三,要建立一個新的產業鏈條,最重要的是要打破舊的產業鏈條,這并不容易,但應該是我們的出版市場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