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心”“二意”作得天真詩篇
對于少兒報刊來說,優秀作者是質量的保障。而少兒報刊的作者不僅有成人作家,還有孩子們自己。
《幼兒畫報》平均期發行量70萬份,《嬰兒畫報》月均發行量80余萬冊。值得關注的是,兩本刊物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創作團隊“男嬰筆會”,而他們已經為這兩本期刊寫作了近20年。男嬰筆會的核心成員包括金波、高洪波、白冰、葛冰、劉丙鈞,在他們筆下,誕生了“紅袋鼠”“火帽子”“跳跳蛙”等一系列已經融入孩子們生活的形象。高洪波提出一個觀點:兒童文學創作者“三心二意”才能作得天真詩篇。“三心”即童心、詩心和愛心,“二意”即感恩意識、敬畏意識。只有平等而真誠地面對小讀者,蹲下來與他們對話,才能讓作品走進孩子們心中。
有著36年歷史的《兒童漫畫》在漫畫期刊競爭激烈的市場,仍發展得生機勃勃。第六任主編金萌萌說,“究其原因,就在于《兒童漫畫》創刊之初的辦刊理念——兒童漫畫畫兒童,兒童漫畫兒童畫。從創刊到現在,《兒童漫畫》都保留了相當的版面,專門刊登小朋友的稿件,這在全國所有的漫畫期刊中是很鮮見的。”
編輯:傾聽心聲獲得信任
“一份優秀少兒報刊要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一定得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中國少年報》主編吳曉嵐說,《中國少年報》之所以像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就是因為注意傾聽兒童心聲,獲得他們的信任。25年前,《中國少年報》開展了“我是小小稅法宣傳員”活動,連續刊登了時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金鑫給小讀者講的稅法知識。農村小學生吳惠泉讀了這些文章,了解了稅收的重要性,動員爸爸納稅,后來爸爸成為納稅模范。因此,他當上優秀小小稅法宣傳員,來到北京領獎,受到了中央領導的贊揚。25年后,他也成為媒體工作者,至今他仍保留著小時候讀報和獲獎的照片。他說,“從那時起,他對報紙就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自己后來也進入了媒體工作。”
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學與玩》,當時由于理念超前,刊名還引起過爭議,有人主張將“玩”字去掉。但辦刊人認為,玩是兒童的天性,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孩子在玩中學習。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代代辦刊人不忘初心,對辦刊理念不斷傳承、深化和發展。現任主編馬小蓮說,“雜志形成了‘玩中長智、學玩結合、動手動腦、學習創造’16字辦刊方針。為了引導孩子們玩出智慧、玩出新意,雜志還把‘玩’的內容拓展到科技、文藝、體育、游戲、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這些內容不僅符合兒童成長認知規律,也辦出了雜志的特色。”
這些少兒報刊,正是因為讓孩子們享受到閱讀的樂趣,讓他們精神世界更加充盈,才成為經久不衰的優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