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調查采訪發現,受經濟下滑、政策變動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印刷行業已進入異常艱難的發展時期,不僅知名印刷企業的破產倒閉風潮不斷,殘喘掙扎于生計水平線上的中小型印刷企業更顯艱難,這都預示了不可回避的行業危機。
面對或破產倒閉或勉強生計的市場大洗牌,印刷企業如何應對?有行業專家提出,只有運用思變的眼光和現代的思維,在順應時勢發展的同時,主動練好內功,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走出危局。
寒冬:成本增加+市場萎縮
“過去每年都有幾百萬的訂單,過了2013年后市場開始走下坡路,今年能保個本就不錯了!”陳文勇是成都市和豐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30多人的職工團隊和3臺價值千萬元的印刷機器曾是他引以為傲的事業,然而最近他卻辦起了“完全不在行”的英語培訓學校,“印刷行業大的市場環境不好,我不放棄,但也得謀些新的出路。”
來自2014年四川印刷企業年度檢驗數據顯示,四川印刷企業共有3348家,當年印刷工業總產值370.96億元。作為四川3000余印刷企業的一員,陳文勇坦言他的公司為工業總產值的獻力并不多,原因是“從市場中的分羹也不多”。
作為中等體量的民營企業,陳文勇的印刷公司主要從事書刊印刷和商品包裝業務。由于進入印刷行業時間較長,陳文勇的公司一直有著穩定合作伙伴和訂單數量。然而,隨著國家政策變動,加之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漲,他的生意由紅火轉向慘淡的勢頭極為明顯。
記者了解到,當前印刷企業還面臨著綠色轉型的要求,但達到綠色環保標準的油墨、紙張、潤版液、洗車水等耗材產品往往價格比較高,可選擇空間少,無形中增加了企業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對印刷服務的購買需求急劇減少也對印刷業市場產生極大影響。
“政府砍掉了很多諸如書刊、明信片、臺歷等印刷制品,可以說我現在失去了最大的客戶。”陳文勇告訴記者,政府部門的印刷業務長久以來占據著公司接近四成的總體訂單量,而印刷廠的盈利約為20%左右,“這部分市場的萎縮對我來說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