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環保熱點
回顧今年的兩會,“綠色環保”無疑是最為熱門的議題之一,在3月11日舉行的主題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大家關切的環保問題進行了回答,其中部分問題更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
水污染防治堅持問題導向
去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正式發布,這意味著我國的治水大幕正逐步開啟。作為環保“三大戰役”之一的水污染治理也時刻吸引人們的目光,陳吉寧首先明確,未來水污染防治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要著重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和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而且要盡快解決。
在陳吉寧的表述中,保證飲用水安全以及劣五類水體,特別是城市黑臭水體的限期解決被放在了首位。他說,要全面公開飲用水安全的相關信息,實施從水源到水龍頭的全程監管。
對于飲用水安全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郭軍在建議中指出,我國現行的飲用水安全法律法規內容分散,多見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條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不同的法律條文中,內容上存在重復交叉,相關法律法規之間的關系也沒有理順。
同時,涉及生活飲用水安全工作的部門比較多,資源分散,管理難以協調。“令出多門”造成了當前飲用水安全監管較為混亂的局面。因此,郭軍建議,應建立一套完整的飲用水安全監管機制,整合各部門資源、完善制度建設,把責權厘清,把短板補上。
除了飲用水安全外,城市黑臭水體也是與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相關的水環境問題,對此,“水十條”中明確指出治理目標,2017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20年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陳吉寧指出,未來將形成相關的信息平臺,定期向媒體公開全國各地黑臭水體的名單和治理情況。
霧霾治理用硬措施應對硬挑戰
去年底,我國華北、東北地區經歷了幾場大范圍、長時間的重度霧霾襲擊。伴隨著大風天氣的出現,今年年初,全國的空氣質量有所改善,藍天也逐步占領了“朋友圈”。
霧霾天氣的頻繁出現使得社會各界對大氣污染治理的關注持續升級,目前我國的霧霾治理效果到底如何?正處于怎樣的階段?未來還將采取哪些措施?陳吉寧指出,污染治理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污染的排放量超過環境的容量,這個階段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只能收到很小的效果。
第二個階段,我們持續地治理,但是我們受到很多自然邊界條件的影響,比如風速、濕度、降雨等這些自然邊界的影響,會出現波動,有時候好就達標,有時候又會比較重。特別是在極端天氣情況下,這個表現就更為突出。
第三個階段,我們進一步地治理污染排放,不再受這些氣候條件、水文條件、邊界條件的影響,我們就把環境問題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