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包括北京大學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等在京出版單位都在壓縮品種,但整體效益未下滑。很多地方出版社,如廣東人民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等也都在控制品種規模和庫存,提高單品效益和周轉率。出版社調整結構,從品種規模擴張向單品效益轉身的大幕已徐徐拉開。
對品種擴張亮紅燈
傳統跑馬圈地的戰略不可持續——單品效益及資本回報率的下降、庫存增加、圖書質量下滑以及編輯的高負荷工作,都給出版社的品種擴張亮了紅燈。
過去5年的產業分析報告顯示,圖書銷售增長率一路下行,利潤增長緩慢,2014年甚至出現了1.3%的負增長。除了經濟因素,拖垮品種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人的問題——超負荷的編輯任務、遍地的跟風之作和不高的物質回報消耗著編輯們的熱情。
與二三十年前相比,出版物在印刷、材料、裝幀設計等方面有所提升,但在內容編校質量方面卻出現了下滑,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北京大學出版社社長王明舟認為,這與編輯工作強度太大有直接的關系,“之所以控制品種規模,最重要的考慮是編輯。雖然我們的編輯隊伍整體相對年輕,30歲到40歲為主,但是身體和精力長期透支也是不可持續的。”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總編輯汪修榮也持類似觀點,“前幾年品種與規模的擴張確實加大了編輯工作壓力,為了完成任務,編輯往往采取廣種薄收的方式,但這樣增加了工作量,又導致效益低下、庫存增加。”
現在出版社砍掉部分低效益品種,也是理性選擇的結果,不僅重視總銷售額,還要重視利潤、庫存和回款。近三年來,北大社新書品種每年下降10%左右,但效益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長。據王明舟透露,北大社2015年度的考核時間是從去年11月1日到今年10月31日,半年考核期已過,新書品種下降10%以上,凈發貨增長了12%~13%。
機械工業出版社在過去數年中擴張迅速,從一個以機械、電子及汽車為主的科技出版社發展為包含計算機、經管、外語及基礎教育等的綜合大社。該社總編室主任楊民強表示,“機工社的圈地戰略使得2000年~2010年品種增長規模比較大,但在保證效益的情況下,各個板塊開始戰略收縮,2013年出版4100多種圖書,2014年的指標是不超過4000種,最終出版3800多種。品種限制政策2015年仍會繼續。”江西美術出版社也主要以控制庫存、保證回款率及資金周轉為目標從而控制品種,社長湯華表示,“從去年的實踐情況來看,年庫存增加量已降到500萬元,僅為歷年的數分之一”。
追求專業之道極盡精微管理
目前出版社多是將出版、營銷及渠道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十種具有強大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的品種上,給予投資上的優先權及較少的考核壓力;而在其他一般圖書上進行嚴格的品種控制,無論是事后的考核還是事前的合同制,均由編輯承擔部分投資風險。
圖書品牌建設是出版社的戰略目標,也是明天出版社控制品種的動力所在,在營銷資源、人員規模及管理手段有限的情況下,控制品種規模是必須的手段和目標。明天社“小而美、少而精”的戰略廣受稱道。據總編輯李文波介紹,2014年明天社旗下50多個少兒文學品種,起印在10萬冊以上的品種逾30種。明天社的做法是一個作家一個系列,確立作家品牌和產品品牌以后不斷地跟進和鞏固,精耕細作。在品牌成熟的基礎上,每年不斷推出新品種,擴大該品牌銷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