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納新創建于2009年,由中科院化學所和聯想控股等著名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以宋延林董事長為代表的具有國際頂尖水平的納米材料研發技術為依托,生產完全自主研發的納米綠色噴墨制版體系,不僅實現了印刷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更是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為了對中科納新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采訪到了中科納新的當家人——梁青。
采訪中,他第一次向媒體透露了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一個全新的技術體系的歷程和其中的故事。“納米綠色噴墨制版體系是由設備、耗材和軟件共同組成。在中科院的研發技術支持下,噴墨制版體系中的核心部分——耗材(包括墨水和版材)早已建立和完備,但是在尋找合適的噴墨打印制版設備的過程中讓我們遇到了坎坷。”因為納米噴墨制版技術工藝決定了需要高精度的工業噴墨打印設備,并且與墨水要有高度的適配性。然而,全球市場上都沒有一款能符合要求的設備,而且當時噴頭體系不支持這種設備。
等待轉型還是堅持下去,這是一個重要的選擇。然而創建一個新體系的誘惑和打造一個民族品牌的使命感,牽引著梁青走上了一條注定“無法回頭”的創造之路,用他的話說“這就逼得我們必須自己來研發這個平臺。”然而這對納新在無論機械制造還是印刷工藝、技術的理論體系方面都是一個深度的考驗。于是在機械方面,納新引進了世界頂尖的磁懸浮直線運動系統和精密儀器級的大理石床身等。在印刷工藝技術方面,納新與印刷行業最資深的專家和印刷高校老師共同尋找一種新的印刷工藝來適應中科納新的納米噴墨制版技術。這是一個不斷摸索和創造的過程,這也是一個不斷探索和試錯的過程,最終納新成功攻下了這個設備平臺。“創造一個體系的難度遠遠高于去完善一個現有體系。”梁青深有感觸地說。
作為一名來自聯想的投資人,理論上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好的回報。但是創造噴墨制版體系這一條路,讓這一理論有點難以預期,這其中的壓力和煎熬恐怕也只有梁青自己最清楚。
在采訪中,梁青告訴我們:“作為這個項目的投資人,項目投資的初期簡單地認為2年周期就能完成,但是創造一個體系的難度比想象中的大很多。通過這6年的歷程讓我對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創建一個體系不在朝夕之間,我告訴我的團隊,現在我們吃苦有多少,未來的成就就有多大。排除萬難,勇敢向前,我們是痛并快樂著的創新團隊。”
而在這個過程中中科納新也曾面臨多個很有誘惑力的賺錢機會。“其實在項目啟動2年后,有一個機會可以讓我們進入陶瓷、噴繪等領域,這些行業的利潤要遠高于印刷制版行業,當時有很多噴繪行業的人都說我們是在抱著金飯碗要飯吃。”梁青回憶說。
設想當時如果中科納新接受了這個機會,中國也許只是多了一個優秀的噴繪機生產廠商。但是對于梁青而言,真正讓他動心的或者說堅信最具投資價值的是中科納新有機會重塑印刷行業對于綠色印刷的方式,從真正意義上影響中國印刷業。為此,梁青不僅“搭”上了錢而且還“搭”上了他自己。
“當我們了解到‘環保’是行業發展最主要的驅動力,而這恰恰又是中科納新最大的優勢時,我們堅定了信念,一定要持續發展下去。”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梁青和他的團隊毅然決定所有跟印刷不相關的東西不去考慮,堅定地做印刷。
當很多印刷企業還沒有將環保看做壓力和障礙的時候,梁青已堅定不移的著手投入所有的資源來為中國印刷企業解決這一難題。“雖然這條路我們走得有點難,但我們的技術體系在逐漸趨于成熟,可以幫助到印刷企業能夠綠色環保生產,這讓我感到很欣慰。目前,我可以堅定的告訴大家,我們的技術體系在全球范圍內是最好的。并且,這一路走來,我們積累了很多非常寶貴的經驗,相信未來我們可以以更多的方式去幫助印刷以及其他的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成立6年,對于中科納新而言才剛剛啟程,就像梁青所說:“中科納新在綠色印刷這條道路上還需要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完善。今后,納新成長的腳步還將不斷加快。”而我們,則期待著他們羽翼豐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