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文化大國,喜歡引經據典,不可避免地將經典名言嵌入思維意識,成了其理念。在一個快餐時代里,由于浮躁和缺乏思辨導致“標題黨盛行”、原本“禍福互倚”式的告誡,被許多人掐掉了前一句,成了單一理念“行動多了,路便自然有了”,以致被許多浮躁的媒體或企業家奉如圭臬,使輿論圈中謬誤橫行,企業家亦不免“中招”。而在原文的語境中,魯迅還平靜的提醒大家“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盡管“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然而路也必定是“彎彎曲曲”,走出來的路也可能是斷頭路或懸崖,所以必定要想好退路或懂得如何尋找新路。近10年來,無論是印刷包裝制造業,或印刷包裝加工業,層出不窮地出現一出又一出“虎頭蛇尾”或“始于豪情萬丈,止于黯然謝幕”的劇情。此前印刷人見證了無數的收購、簽約、合作、投資時的意氣風發、宏偉藍圖,然而劇情的反轉卻讓人始料不及,許多當年的大型印包設備制造商(集團)、大型印包企業(集團)突然破產倒閉或停產放假、或出售印刷業務,或宣布退出中國,而且往往沒有任何先兆。盡管這里有我國經濟轉型、運營成本大幅上升、環保責任和壓力空前巨大、外資超國民待遇減少等因素,然而不得不說,經營者的不理性和盲目跟風,或陶醉于“扯大旗”式的幻覺,也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對于不少好大喜功的經營者而言,他們更熱衷于“希望”,熱衷于標榜或發布一個個漂亮的口號或遠景,而不是戰戰兢兢地分析“失望的可能性”——對項目發展中的政策、經濟環境、資金、技術、人材供給、市場供需等的疑點、難點進行預警、應對。
即便印刷業面臨著前所未有嚴峻考驗,然而斷言印刷業沒有前途或已是夕陽產業顯然是失之偏頗;亦不必輕信某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印刷媒體通過“標題黨”、“放大碎片”、“煽情渲染”式的謬誤性內容。我們應篤信的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當下印刷業面臨的諸多困難并非“飛來橫禍”,而是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后的集中爆發。然而我們面對它們并非束手無策。馬克思辯證唯物法的三大客觀規律有“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其中,“對立統一”是指事物發展的動力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我們必須通過“與矛盾做斗爭”,才能達到“量變”到“質變”的效果。我們可將當下印刷業面臨的一切困難視為“矛盾”,勇敢地與之斗爭。唯有斗爭,才可將原本處于對立面的不利因素轉化成利于你的因素。唯有斗爭,才會使一個人變的更為強大。
印刷人務實的做法是“以問題思維做好經營管理”,不必將注意力傾注于偏向性的“希望”或“失望”,而應將注意力傾注于預見及分析前進道路中的“矛盾因素”,曝露問題、解決問題,建立健康的杜絕問題產生的機制,如此,企業才能步入康莊大道,或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狀態。這亦是當下中國反腐之所以卓有成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