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豐益印刷廠,一段狹窄長廊的后面鑄字機、印刷機、銅模及鉛字用帆布蓋住。老板羅伸茂小心翼翼地掀開帆布展示庫藏品,他說這些東西若秤斤賣大概只有數千元,但舍不得賣,當寶貝般收藏。
羅伸茂的父親羅安國1943年創立羅印務館,八九年后遷到新榮路現址。起初以印刷為主,業務量增加后開始擴充鑄字機具,1961年至1981年生意達到顛峰,有員工上百人。
羅伸茂表示,只要賺了錢父親就用來添購器材,制作鉛字的銅制板模每個成本約50元(新臺幣,下同),而1套常用字集約1萬字,7種不同大小及楷、宋及黑3種字體,光銅模就有18萬個,成本粗估9百余萬元,“當年可買下一條街”。羅伸茂說,1臺鑄字機每分鐘可生產百個鉛字、每天3、4臺運作,生產最多的前3個字分別是“的”、“之”、“人”。
目前庫藏里的8臺鑄字機,其中上頭有1952年出廠字樣的銅模鉛字鑄造機是“鎮庫之寶”,已有64年歷史,用的是一整塊雙面銅模版,字體為宋體,“它現在還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