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數字來自中國郵政局最新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報告指出,問題最為突出、污染最為嚴重的是膠帶、塑料袋以及塑料填充物。鑒于當前的市場競爭環境與現狀,這三類包裝無論是在可降解、循環等環保材料的使用上,還是在回收、處理與再利用上,均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
有困難在所難免,但為何被稱之為“難以克服的困難”?在環境保護這一事關生存的問題前,快遞包裝垃圾帶來的困難真“難以克服”嗎?目前,針對快遞包裝垃圾,我們有哪些法律法規可用?帶著這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走訪了淘寶店主、快遞企業以及行業協會、業內專家,期許找到答案。
網絡賣家多用不可降解包裝袋
快遞運單、編織袋、塑料袋、封套、包裝箱、膠帶以及內部填充物。
在北京市南三環天壇附近一間不大的三居室里,這些快遞包裝至少占據了5平方米。不過,這些快遞包裝的主人馬倩卻說:“這不算多,因為是小本經營,一次進包裝不能太多,占地兒。”
馬倩在淘寶上經營著一家原創飾品店,每月銷量兩百件左右。
因為丈夫杜浩霖從事物流行業,再加上自己淘寶店主身份,馬倩說自己也算快遞業半個業內人士:“根據商品不同,電商在包裝貨物時常用的包裝材料包括紙及紙箱、塑料袋、膠帶、氣泡膜、氣泡袋、填充廢紙、膠水等。其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紙及紙箱,其次是塑料袋、膠帶、氣泡膜等不可降解的材料。”
過度包裝成行業習慣
一邊說,馬倩的手也沒有停下來,抓緊包裝貨物,不一會兒功夫,厚字典般大小的包裝盒已經碼放整齊,“控制成本,從客服到包裝,我都沒有請人,自己來,現在打包已經很快了”。
記者注意到,在將產品放進定制的包裝盒里后,馬倩接下來的動作是——用氣泡膜填充空間,再在紙箱上一圈圈纏上透明膠。這還不算完,盡管已用膠帶封裝完畢,但馬倩還在外面套上了塑料袋。
為什么要包這么多?馬倩說,原因有兩個:一是部分快遞單背面沒有雙面膠,無法直接黏在快遞盒上,只能加個塑料袋后再用膠帶封裝;二是塑料袋防水,可以更好地保障重要物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