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生存在水深火熱中的包裝印刷企業一直處于兩頭受壓的困苦之中,以致于老板們一看到一張張雪片飛來并寫著“因綜合成本上漲”字樣的漲價函就渾身哆嗦。
考慮到國廢、進口紙漿、煤等主要成本要素一直跌跌不休,包裝印刷行業對紙廠“綜合成本上漲”的說法越來越難以置信。不過,隨著一篇山東太陽紙業回復深圳證券交易所管理部門“問詢函”的文章見諸網絡端后,中國紙業所謂“綜合成本上漲”的說法被拆穿。
這一題為《關于對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報的問詢函》對太陽紙業2015年在營收僅增長3.5%的情況下,凈利(7.43億元)卻大幅增長62.5%的合理性提出了質疑。
對于證交所的質疑,太陽紙業通過詳實的數據予以了明確的回復。回復報告顯示2015年企業的營業成本比2014年政策了6800多萬,與該公司聲稱的綜合成本上漲事實并不相符。
太陽的回復報告指出,行業的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依然存在激烈競爭,價格略有降低。但公司在保證質量同時從購入的原料采取措施進行挖潛,針葉木漿、桉木、原木、原煤采購平均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445元/噸、106元/噸、138元/噸、87元/噸。由于原材料價格有不同程度下降,營業成本下降是導致本年產品毛利上升的主因。
此外,太陽的報告顯示,2015年該公司非涂布文化用紙、淋漠原紙、銅版紙、化機漿等產品的毛利合并增幅高達22.6%,這還是在銷售價格略有下降的情況下實現的,這也再一次證實了該公司綜合成本下降的事實。
與2014年相比,太陽紙業的市場推廣、職工薪酬、運輸費的確有上漲,上漲總額合計逾7000多萬,而年度匯兌損失金額同比增加7,000萬元,但太陽獲得的政府補助比2014增加了5000多萬,三者沖抵后的增加金額顯然遠低于原輔料下跌的總金額。
進入2016年,中國工業用紙廠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抱團漲價潮,但顯然并非主要由成本上漲等市場因素引發,更多的是抱團上漲等非市場因素。或許,中國紙包裝業已經不再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時代。
對于中國的包裝印刷企業來說,由于市場機制失靈,紙價由供需決定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何應對紙價無廛頭上漲,已經成為讓行業老板們最頭疼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