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僵尸企業,如何淘汰僵尸企業,如何防止僵尸企業死而復生,卻是個難題。然而,地方政府還是得從善如流,關閉一些僵尸企業。關得早的還有獎勵,如,中央財政安排了1000億元來安置因淘汰落后產能而下崗的職工們,多關多獎勵,早退多獎勵。
于是,文件發下去了,名單給出來了,但是,門道也來了。比如,半月談的采訪里,一位業內人士這么說——“在一些地方,去產能實際成了人頭一刀、家家分攤限產量;所謂淘汰落后產能、清理僵尸企業其實停留在了紙面上。”
一篇名為《比“僵尸企業”更可怕的“海綿企業”》的報道首度在中文媒體里引入“海綿企業”這個概念。文章這樣寫道——“普通高爐的開爐和停爐一般要花費數月時間,但海綿企業能在一周左右恢復生產。這是因為他們使用的不是年產500萬噸左右的大型高爐,而是年產100萬噸左右的‘迷你高爐’。海綿企業恢復和停止生產的能力令人驚嘆,同時也讓人再次認識到,僅依靠普通手段難以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延伸此概念,能隱身能復活、能活在紙面上的僵尸企業升級版,都可以稱之為“海綿企業”。
總結各種報道,僵尸企業變種“海綿企業”,一實一虛兩張皮,很能做文章,如下圖——
“海綿企業”兩張皮,哪里需要去哪里
以環保部通報中河北保定的關停僵尸企業舉例。其中一家叫做滿城縣偉業福利紙制品廠。事實上,這家企業是“一魚兩吃”,占了兩條。一方面,它在應急減排名單中“復活”了;另一方面,實際上,該企業被淘汰的同時,已經有新的產能來了,下圖截取自河北省保定市發改委的網站:
可以看到,兩個公司都要上馬新的產能。舊企業不過為同等身量的新企業騰挪個位置。當然,也可以說補上的產能是結構優化過的,是先進的,可多半也只是說辭而已,況且,還是過剩的。衛生紙行業或者說整個生活用紙行業都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和市場供應過剩的問題,甚至一些企業開不下去而主動關停。也許有人要說,國內不行還能出口呢。可事實是,生活用紙制造巨頭、世界排名第三的APP集團,鑒于中國國內的狀況,這兩年已經把部分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印尼去了。
“海綿企業”存在的重要結果是,去產能是表象,產量說增就增,很多地方淘汰僵尸企業不過虛晃一槍。
產能越去,產量越高
從國家統計局的網站上看數據,不管是粗鋼還是造紙,這些產能過剩行業,今年都存在產量同比持續增長的問題。而諷刺的是,這些行業的僵尸企業如此之多。今年7月,人大國發院發布了國內第一份全面研究僵尸企業的報告《中國僵尸企業研究報告——現狀、原因和對策》。
根據報告的研究成果,煉鋼所在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中,15%是僵尸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中,9.22%是僵尸企業。一個顯然的邏輯是,越是大企業,就容易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寶貝”,要死了,趕緊輸輸血,喘不過氣了,輸點氧。所以,該報告的另一項研究結果是,上市鋼鐵企業中,51.43%是僵尸企業。公司可得有了規模才夠資格上市。
言而總之,所謂的去落后產能,淘汰僵尸企業,在某些地方不過是虛晃一槍罷了。升級版的“海綿企業”能夠更加兇猛地生產,并且恢復得特別快。比如,今年粗鋼產量的上升,應該和房地產行業高歌猛進,提高了行業預期息息相關。企業的反應不可謂不迅猛。
只要顧慮“保增長、促就業”,僵尸企業就很難倒掉,反而升級為更可怕的“海綿企業”。
僵尸企業已經非常可怕了。占用資源、效率極低、許多企業都高污染高能耗,能伸能縮的“海綿企業”還要更隱蔽,也更勝一籌。產能像塊海綿,捏一捏便脫水了,烤一烤還能干,可一碰水分,就膨脹了。
淘汰僵尸企業被認為是去產能的關鍵之門。然而,很多地方政府也好,企業也好,不過是“合謀”著做做樣子。僵尸企業說是關掉了,不過來了升級版的“海綿企業”。更隱蔽、更好控制,也更加兇猛。因為在“保增長、促就業”的大旗下,其他都容易被忽略。可是,一來二去,就陷入惡性循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