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商務主管部門,中國包裝聯合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包裝產業是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服務型制造業,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包裝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鞏固世界包裝大國地位,推動包裝強國建設進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國發[2015]28號)和《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40號)等文件,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重要意義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發展,我國包裝產業已建成涵蓋設計、生產、檢測、流通、回收循環利用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較為完善的體系,分為包裝材料、包裝制品、包裝裝備三大類別和紙包裝、塑料包裝、金屬包裝、玻璃包裝、竹木包裝五大子行業。2015年,全國包裝企業25萬余家,包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8萬億元。“十二五”期間,包裝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日趨優化,實力不斷增強,地位持續躍升,在服務國家戰略、適應民生需求、建設制造強國、推動經濟發展中的貢獻能力顯著提升,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包裝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目前,包裝工業已位列我國38個主要工業門類的第14位,成為中國制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包裝產業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弱,重大科技創新投入和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嚴重不足,高新技術難以實現重大突破,先進裝備和關鍵技術進口依賴度高;企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生產模式仍然較為普遍,綠色化生產方式與體系尚未有效形成;包裝制造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低檔次、同質化產品生產企業重復建設問題突出,無序競爭現象未能得到遏制。
立足現有基礎,補齊發展短板,提升品質品牌,必須加強轉型發展的全面引導和系統設計。加快推進轉型發展,是促進包裝產業適應現代制造業發展要求,強化對國民經濟支撐地位的必然選擇;是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瓶頸”,有效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出路;是引領產業由被動適應向主動服務、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傳統生產向綠色生產轉變,全面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推進包裝強國建設進程的重大舉措。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對接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推動生產方式轉變和供給結構優化。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構建軍民包裝標準通用、產品共用、技術互通的發展格局。產業保持中高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逐步實現由包裝大國向包裝強國轉變。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規劃和政策支持作用,優化市場秩序,完善監管體系。
堅持創新驅動,品牌引領。加快科技創新體系與服務平臺建設,提升關鍵技術的創新能力。加快傳統產品升級換代,大力培育包裝品牌。
堅持協調發展,重點突破。構建包裝產業與制造業、包裝上下游產業、軍用包裝與民用包裝、包裝企業與科研院所以及包裝各子行業之間的協同發展機制。加強要素優化配置、發展模式轉變和產業集群建設,持續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堅持綠色發展,適度包裝。構建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回收與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包裝全生命周期綠色化網絡體系。反對過度包裝,采用設計合理、用材節約、回收便利、經濟適用的包裝整體解決方案,引導全社會樹立適度包裝理念。
(三)發展目標
保持產業發展增速與國民經濟增速同步,產業發展規模與配套服務需求相適應。到2020年,實現以下目標:
產業規模。包裝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萬億元,形成15家以上年產值超過50億元的企業或集團,上市公司和高新技術企業大幅增加。積極培育包裝產業特色突出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