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8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上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30年)》(下稱《職教規劃》)。根據規劃,上海希望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上海市技能勞動者的比重達到35%左右,到2030年,基本形成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
一邊是企業大喊“技工荒”,一邊卻是職業學校教育社會認可度低。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上海也將同步對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結構進行調整,以實現人才對產業的支撐。
28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上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30年)》(下稱《職教規劃》)。根據規劃,上海希望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上海市技能勞動者的比重達到35%左右,到2030年,基本形成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
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表示,“崗位等人、人等崗位”等現象說明大學生培養數量不是過多,而是人才培養的目標、結構和模式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
大量的調研也發現,上海乃至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大量應用型人才,而且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對高端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但反觀教育,目前人才培養結構中,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比例嚴重不足。
為此,上海對標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涉及上海市職業教育招生專業的14個專業大類和79個專業類分別對應到20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在此基礎上,對各類別職業院校規模和層次,分別提出增加、穩定、減少進行布局。
比如,制造大類鼓勵發展與高端裝備制造、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節能環保設備、高端船舶與海洋功能設備等專業,限制發展與高污染、高能耗和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等相關專業。
再比如,從面向21世紀的上海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趨勢來看,現代信息產業將與金融服務、汽車制造、現代貿易、機電設備制造和現代生物醫藥等產業高度融合,成為“互聯網 ”時代上海新的支柱產業。《職教規劃》中明確提出“電子信息大類重點是專業建設方向的轉型升級,對口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業態發展。重點培育發展與移動互聯網、衛星導航、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穿戴設備、物聯網等新興業態相關的專業”。
又比如,為了順應現代貿易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職教規劃》中提出,財經大類“重點擴大高職層次培養規模,在會計、國際貿易、連鎖經營等相關專業擴大中高職貫通培養。”
而這些產業布局,與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在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 ”行動中實現結構調整,都緊密關聯。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四個中心”,而所謂的國際經濟中心,核心是要加快建立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
也因此,在剛剛發布的上海“十三五”規劃建議中,上海就明確提出,制造業占GDP的比重,要力爭保持在25%左右。
原因就在于,從全球看,很多國際經濟中心都保持一定的制造業比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紐約、倫敦等大都市再次重視制造業發展,以避免產業空心化。上海一直是我國的工業重鎮,又有廣大郊區和大量就業人口,必須發展先進制造業,保持制造業合理規模和比重。
但是,目前制造業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降到了30%以下,并仍然處于下降趨勢中。上海市市長楊雄說,對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想清楚、看明白、有準備。
而其關鍵,則是要推動制造業整體升級,不斷向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擁有更多的核心技術,擁有更強的核心競爭力。
為了增強人才培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度,翁鐵慧表示,政府各部門與行業要聯合定期發布應用型人才需求甚至薪酬標準制度,形成社會信息對稱,讓人民群眾切實了解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而且薪酬地位十分合理。
與此同時,學校教育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和新業態調整,加快形成專業調整快速響應機制。
《職教規劃》還表示,到2020年,率先在上海重點產業、特色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若干領域,即是發布技術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主要行業的技術技能人才需求預測與發布制度。
一邊是企業大喊“技工荒”,一邊卻是職業學校教育社會認可度低。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上海也將同步對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結構進行調整,以實現人才對產業的支撐。
28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上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30年)》(下稱《職教規劃》)。根據規劃,上海希望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上海市技能勞動者的比重達到35%左右,到2030年,基本形成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
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表示,“崗位等人、人等崗位”等現象說明大學生培養數量不是過多,而是人才培養的目標、結構和模式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
大量的調研也發現,上海乃至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大量應用型人才,而且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對高端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但反觀教育,目前人才培養結構中,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比例嚴重不足。
為此,上海對標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涉及上海市職業教育招生專業的14個專業大類和79個專業類分別對應到20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在此基礎上,對各類別職業院校規模和層次,分別提出增加、穩定、減少進行布局。
比如,制造大類鼓勵發展與高端裝備制造、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節能環保設備、高端船舶與海洋功能設備等專業,限制發展與高污染、高能耗和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等相關專業。
再比如,從面向21世紀的上海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趨勢來看,現代信息產業將與金融服務、汽車制造、現代貿易、機電設備制造和現代生物醫藥等產業高度融合,成為“互聯網 ”時代上海新的支柱產業。《職教規劃》中明確提出“電子信息大類重點是專業建設方向的轉型升級,對口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業態發展。重點培育發展與移動互聯網、衛星導航、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穿戴設備、物聯網等新興業態相關的專業”。
又比如,為了順應現代貿易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職教規劃》中提出,財經大類“重點擴大高職層次培養規模,在會計、國際貿易、連鎖經營等相關專業擴大中高職貫通培養。”
而這些產業布局,與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在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 ”行動中實現結構調整,都緊密關聯。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四個中心”,而所謂的國際經濟中心,核心是要加快建立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
也因此,在剛剛發布的上海“十三五”規劃建議中,上海就明確提出,制造業占GDP的比重,要力爭保持在25%左右。
原因就在于,從全球看,很多國際經濟中心都保持一定的制造業比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紐約、倫敦等大都市再次重視制造業發展,以避免產業空心化。上海一直是我國的工業重鎮,又有廣大郊區和大量就業人口,必須發展先進制造業,保持制造業合理規模和比重。
但是,目前制造業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降到了30%以下,并仍然處于下降趨勢中。上海市市長楊雄說,對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想清楚、看明白、有準備。
而其關鍵,則是要推動制造業整體升級,不斷向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擁有更多的核心技術,擁有更強的核心競爭力。
為了增強人才培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度,翁鐵慧表示,政府各部門與行業要聯合定期發布應用型人才需求甚至薪酬標準制度,形成社會信息對稱,讓人民群眾切實了解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而且薪酬地位十分合理。
與此同時,學校教育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和新業態調整,加快形成專業調整快速響應機制。
《職教規劃》還表示,到2020年,率先在上海重點產業、特色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若干領域,即是發布技術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主要行業的技術技能人才需求預測與發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