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在這樣的公司行為中扮演著重要的“溝通者”角色。在這樣一家有龐大產品線的消費品公司里,她有一種特殊的“橋梁”責任。比如公司的研發部門為多芬和力士等產品的派樣設計了一種異形包裝,旨在通過包裝革新減少產品包裝成本。吳亮的團隊發現后就把它介紹給了金紡團隊,繼續擴大其應用范圍,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助力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然而,吳亮認為可持續行動中最大的挑戰是“消費者行為的改變”。比如讓消費者明白“一管牙膏帶不帶包裝盒并不影響其品質”;否則,在這種用戶忠誠度較低的產品上,公司為了省去牙膏外包裝的紙質外殼就必須大幅降價,帶來經營上的損失。作為對比,在消費者接受度較高的國家,比如日本,牙膏出售時都不帶紙盒。針對這個目標,吳亮聯合數字團隊在2014年整合公司在各電商平臺的旗艦店、社交媒體官方賬號、APP客戶端等互聯網資源,建造了一個線上平臺,讓26萬名消費者會員通過微力積累,完成了在內蒙古種植1萬棵樹,為希望小學捐建10個操場等任務。該項目最終獲得了2014年“社會影響力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