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很多生產線上,消費者試圖尋找澳大利亞產品時卻面臨諸多困難。
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稱,農業部長喬伊斯(BarnabyJoyce)說,“食品產地”的標簽含糊狡詐,對于消費者毫無幫助。比如,有“使用當地和進口原料在澳大利亞制造”等說法。
按照目前的食品標準規則,包裝的食品必須寫明是“在哪里生產或者種植”,然而這就是引起混亂的地方。
“澳大利亞制造”(MadeinAustralia)意味著,產品必須“大部分在澳大利亞生產,至少50%的成本發生在澳大利亞”,但并不意味著里面的水果或者蔬菜是澳大利亞種植的。“澳大利亞產品”(ProductofAustralia)則意味著,每一種重要的成分都是來源于澳大利亞的。
為此,該報查詢了主要超市的一些罐頭水果沙拉,發現所有的產品都標注為“澳大利亞制造”,還有一個標注著著名的袋鼠標志。然而在所有的產品中,品牌公司都確認,里面的菠蘿是從泰國進口的。
在對消費者進行調查后,該報發現很多人搞不清楚“澳大利亞制造”和“澳大利亞產品”的區別,一些人還錯誤地以為“制造”更能夠代表食物的來源。
一位購物者稱,澳大利亞的標簽管理非常混亂和復雜,比歐洲混亂得多。
另外一個讓消費者蹙額的問題,在于同一個品牌的各種產品標簽不同。比如GoldenCircle的菠蘿果肉是“澳大利亞制造,使用當地和進口原料”,但菠蘿片上則寫著“澳大利亞產品”,但它的熱帶水果片產品則標注為“印度尼西亞產品”。
Coles罐裝桃子為“澳大利亞產品”,不過類似的四連包塑料裝桃子則是“中國制造”。
WoolworthsSelect系列桃子是“澳大利亞制造”,不過四連包塑料裝桃子則是“使用當地和進口原料在瑞士制造”。
該報稱,Woolworths有很多產品的產地和來源都被隱藏,而擁有Edgell、BirdsEye品牌的Simplot公司和擁有GoldenCircle品牌的Heinz公司則沒有回答記者的疑問。
一些水果制造廠家對于標簽的規定也表示了質疑。比如澳大利亞SPCArdmona公司認為,產品應該用餅狀圖等標明成分來源的比例。目前,這家公司的桃子罐頭,雖然是澳大利亞種植的桃子,但卻無法被標注為“澳大利亞產品”,因為罐頭的檸檬酸和糖漿是進口的。現在產品被標注為“澳大利亞制造”。
相類似的是,Coles自有品牌罐裝甜菜根,使用的可食用酸來自馬來西亞,因此它也無法將澳大利亞自己種植的甜菜根標注為“澳大利亞產品”。
很多產品中,如果本地生產大部分原料,將無法盈利,因此商家會選擇便宜的進口原料。
該報在市場中沒能夠找到本地種植的蘆筍罐頭,在采訪了澳大利亞本地種植商后發現,如果罐裝這些蘆筍,要比從中國和秘魯等地進口成本高一倍。
也沒能找到澳大利亞種植的冰凍漿果,大部分都來自智利、秘魯、加拿大、美國、土耳其和塞爾維亞。只要消費者繼續選擇最便宜的產品,外國食品還將是澳大利亞超市貨架上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