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紙媒不死—在深度和高度上曾長期占據媒體界翹楚地位的紙媒,也許將在媒體轉型和媒體融合的未來獲得新生。
和歐洲媒體業不同,美國的媒體融合與中國的媒體融合也許有不少相通之處。經歷過各式維權后,中國媒體紛紛將自己的新聞發布到新媒體平臺“今日頭條”上,而《華盛頓郵報》,兩個多月前也宣布將所有新聞同步發布于Facebook的媒體平臺InstantArticles上。正如“今日頭條”也許成了當下中國最大的新聞聚合平臺,Facebook也在美國成了最大的新聞聚合平臺,除了《華盛頓郵報》,和它簽約的還有《紐約時報》《每日電訊》等,甚至還有同是新媒體的赫芬頓郵報、BuzzFeed等。
InstantArticles的強力競爭者,蘋果的新媒體平臺AppleNews則在今年6月推出,簽約媒體包括《金融時報》《紐約時報》《衛報》和《經濟學人》等。如今,蘋果正在緊鑼密鼓地為中國市場推出特別版AppleNews。
兩年前,人們哀悼虧損的《華盛頓郵報》不得不被大亨貝索斯收購,兩年后,擁抱互聯網的《華盛頓郵報》訪問量已達6690萬,擊敗《紐約時報》(6580萬),同比增長近59%—同樣令人欣慰的是,他們雇用了更多記者,而不僅僅是擴充技術和營銷團隊。
就在一年前,媒體融合還是一場極具爭議的痛苦糾結。一年后,轉型與融合已經成為紙媒的常態,并將繼續大規模地在中國數量龐大的媒體業中發生。
美國媒體的轉型要先于中國。這背后既有技術的推動,也有政治和經濟力量的影響。就整體而言,美國的傳媒產業無疑是成功的,它既是美國財富的主要來源,也是如今美國政治影響力的重要來源。借由著傳媒這一載體,“美國夢”持續不斷地傳播至世界的每個角落。
中國媒體也有“中國夢”,從印刷媒體到電子媒介,從互聯網平臺到移動端,技術和人們信息獲取方式的快速變化,讓媒體不得不迅速調整。對于期待深度轉型的中國媒體,美國主動尋求媒體融合以及傳媒產業整體發展的經驗,多少會給人帶來期待。
媒體融合進行時
老牌報紙《紐約時報》,因為推出了第一款面向智能手機和谷歌[微博]紙板頭盔的虛擬現實新聞客戶端,兩個月來備受關注。這是《紐約時報》第一次推出虛擬現實新聞產品,名為“NYTVR”。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紐約時報》將會提供360度場景的新聞報道,讀者可以體驗到身歷其境的感覺。
虛擬新聞客戶端的推出,建立在“移動通訊為先”的大背景下。美國數碼科技發展迅速,已經超越桌上計算機范圍,轉戰智能手機、平板計算機等設施。2014年的數據顯示,對于多數新聞機構來說,移動終端的閱讀量已經超過電腦終端,移動終端成為新聞采編時首要考慮的因素。因此不論是傳統的電臺及報刊,還是純網上的出版機構,優先發展的首先是移動平臺。
《紐約時報》并非第一個嘗試虛擬新聞的傳統媒體。此前,《華爾街日報》、ABC等媒體都曾試圖引進這種新工具,以充實自己的新聞兵工廠,但迄今為止卻還未成功。《紐約時報》公開表示,此次在虛擬新聞上下了很大的賭注,并非只是跟風以證明自己的技術能力。
虛擬新聞只是《紐約時報》眾多科技嘗試中的一種。新聞業使用互聯網的歷史不長,但短短20年里,新技術革命發生,被視為“夕陽行業”的傳統紙媒,從多年前就開始嘗試各種探索。《紐約時報》目前的網站、手機客戶端、平板客戶端等各種數字新聞產品,已經擁有100多萬付費讀者。不過,與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博客網站赫芬頓郵報、美國知名在線新聞平臺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等數字化媒體相比,《紐約時報》的新媒體還難以匹敵。
“十多年來,媒介融合一直是美國媒體的強大趨勢。這導致的第一個結果就是,現在所有的新聞機構,本質上都是多媒體。比如,大報提供音頻剪輯、視頻和幻燈片,大廣播公司提供圖片、視頻、廣播和播客,主要的電視新聞采編有自己的網站,并且提供文字、圖片和視頻。他們都雇用有多項技能的員工,他也創立可跨平臺展示才能的工作團隊。”波士頓大學新聞系教授ChristopherB.Daly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