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探訪多家餐館發現,一些塑料打包盒竟沒有任何標志。有關部門提醒,消費者使用時首先要留意有無“PP5”標志。 隨著網上訂餐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提供外賣服務,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量日益增長。然而,我們近日探訪多家餐館發現,一些塑料打包盒竟沒有任何標志。有關部門提醒,消費者使用時首先要留意有無“PP5”標志。 一些打包盒無標志 前兩天,合肥的楊先生用手機點了一份龍蝦蓋澆飯。“蓋澆飯的塑料打包盒是黑色的,看起來挺高大上,可是我拿打包盒仔細看了一下,上面任何標志都沒有。”楊先生心里直犯嘀咕,“包裝盒不會是三無產品吧?” 昨日中午,來到合肥南二環一家商場負一層的美食廣場,一家生煎包店的老板告訴記者,他們的打包盒是從菜市場批發的,5毛錢左右一個,至于生產廠家、安全性都沒有考慮過。 隨后,又來到一家經營炒飯的店鋪,在該店鋪提供的一次性塑料打包盒上,記者看到了一個箭頭圍成的三角形,中間是數字5,此外沒有任何標志。 通過對多家餐飲店的探訪,最終在一家餐飲店內看到了信息標注相對全面的一次性塑料打包盒。在打包盒底部,不僅有表示原材料為聚丙烯的標志5,還有“生產許可”的QS標志,以及生產廠家的標志和名稱縮寫,較為正規。“這些打包盒是公司統一配送的,客人如果要求打包的話,我們一般收一塊錢的費用。”該店工作人員說。 塑料垃圾增長較快 陳師傅是廬陽區城管局環衛中心一班組的保潔班長。“從幾年前開始我發現合肥的塑料生活垃圾就特別多,這兩年又增加了不少。”陳師傅表示,從數量上來看,現在每天清掃出的塑料垃圾比以前增加五成。 “一次性塑料包裝盒、垃圾袋等應屬于生活垃圾,雖然我們對這些外賣垃圾沒有專門做過統計,但是生活垃圾的數量一直在增長。”合肥市城管局宣傳處的負責人說,2008年左右,合肥市每天產生約2000噸生活垃圾,而現在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達到3800噸。 “白色污染”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合肥市城管局宣傳處的負責人表示,今年3月底,合肥市在包河區、廬陽區等的10個小區開展了垃圾分類試點。“垃圾分類我們在2011年的時候就實施過,不過效果并不好,所以今年重新啟動,鼓勵居民將紙殼、塑料、玻璃等不同類型的垃圾進行分類。” 最好使用正規產品 “一次性塑料餐具類型很多,比如餐盒、吸管,主要原材料都是食品級聚丙烯、聚乙烯樹脂。”安徽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食品化學工程技術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原料樹脂經擠出壓延、吸塑成型后就能生產出一次性塑料餐飲具,制作工序非常簡單。 據了解,目前安徽省有500多家獲準生產食品相關產品的企業(塑料包裝類),“這些企業都具有生產經營許可證,是正規的企業,屬于我們監測的范圍,但一些無證經營的小作坊就屬于監管盲區。”該工作人員解釋說,一般正規的企業都有臺賬可查,生產了多少、銷售了多少、銷售到哪里都能查到,而小作坊生產出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旦出了問題,也找不到來源。 “一般來說,只要使用的是合規的食品級聚丙烯樹脂,生產出的一次性塑料餐具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不排除一些小作坊使用回收料。”該工作人員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希望公眾能夠加強舉報,如果掌握生產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無證小作坊的線索,可以撥打12365反映。 這位工作人員提醒市民,使用塑料餐盒首先要看是否有PP5的標志。“一些塑料餐盒底部會有一個由箭頭組成的三角形,里面有數字5,這代表原材料是聚丙烯(PP),是可以放入微波爐加熱的。數字1代表原材料是聚酯(PET),也可以用作食品相關產品,比如礦泉水瓶。” 此外,正規廠家生產的一次性塑料包裝盒上還有生產許可的QS標志,以及廠名廠址等相關信息,如果任何標志都沒有,消費者在使用時應當慎重。 (原標題:合肥餐館部分塑料打包盒身份不明 使用前先看PP5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