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強調,當中國經濟進入增長放緩的“新常態”時代,應更注重質量——盡管中國經濟每年約7%的增長仍將為全球之冠。
香港《南華早報》2月21日載文《放緩的中國經濟大船如何穿越全球經濟風暴?》的文章稱,去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消費超過投資成為推動增長的最重要因素,這顯示出國內經濟正在重組。此外,服務業現已占經濟規模的46.7%,超越了制造業的份額。與此同時,新注冊企業在同期增加了六成。
然而,中國仍然為國內外的經濟逆轉做好了準備。
外界認為中國存在地產泡沫風險,至于泡沫會否破裂,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去年8月做過研究。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雖有波動,但無法與杜拜或日本的情況相提并論。中國按揭負債率仍然偏低,首付比例至少為30%。而隨著城鄉收入在過去幾十年大幅增加,除一些例外個案外,負擔能力比率仍處于合理水平。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投機情況仍然普遍,許多房子長期空置。不過,情況有可能改善。到2023年左右,估計會有逾兩億人從鄉村遷往城鎮。與此同時,農民得以出租或抵押土地,令他們可以得到資金在城市置業。政府嚴打投機活動,反映房地產市場將受到更良好的監管,有助提升投資者信心。
渣打銀行數據顯示,在17個國家中,中國的總負債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排名居中,遠低于日本和美國的水平。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消費者的信貸僅占總負債的一小部分。誠然,由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信托公司組成的影子銀行領域正不斷擴張。但有人估計,中國的影子銀行業規模為正規銀行業的28%,遠低于美國的200%。
無論如何,中國正密切關注金融系統。中國坐擁約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較有能力保持各個領域平穩。
另一方面,全球經濟陰云密布。首先,擁有有史以來最大債務泡沫的美國要減債。美國負債總額達到127.5萬億美元,為GDP的近8倍;負債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美國持續實施量寬政策,接近零的低息環境也推波助瀾。若美聯儲加息,即使加息幅度極微,對債務構成的震蕩也可能足以令金融市場崩潰,屆時沒有一個國家能幸免。
其次是全球資產泡沫。大量印鈔導致流動資金充裕,當中大部分流向新興市場,包括中國;資產價格由此被推高,尤其是股市和地產。一旦行情回落,各行各業和各個經濟體都會受到沖擊。
第三是人口問題。全球發達經濟體面臨“人口懸崖”問題。在歐美和日本,戰后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人正大批退休,因此需要勒緊褲帶,減少開支。這對中國來說無疑是壞消息,因為向發達市場出口產品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而且中國人口也正迅速老齡化,勞動力日益減少。
第四是頁巖泡沫。美國經濟正步向復蘇,其中一個推動力是所謂“頁巖革命”;而頁巖開采的資金主要來自“高回報”的“垃圾”債券,輔以超低息環境的支持。頁巖油井的生產能力最多一半會在頭幾年實現,因此需要進行更多開采,資本負債也將增加。由于需求增長較為疲弱,出現供應嚴重過剩。隨著油氣價格跌至“舊常態”,市場大幅盤整似乎不可避免。不過,能源價格下跌,對全球消費者及企業來說應是好消息,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中國也受惠更大。
總體而言,全球經濟將掀起風暴,而經濟在放緩中的中國將卷入其中。
幸而,中國有意按照“新絲路”策略在亞太地區大舉投資基建。如果實現,一旦全球各個泡沫同時破裂,這或能作為緩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