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哪段經驗最讓張紅梅印象深刻時,她表示也許會是現在這段。印刷這個行業貫穿了張紅梅創業的所有時間段,即使是在投行界指點江山時,也沒有放下這個傳統行業。
制造才是硬道理最終戰場將在中國
2015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我國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的勞動年齡人口為91583萬人。由于計劃生育等客觀原因,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有所下降,企業用工成本升高。但是,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國家創新藍皮書》指出,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占到世界總量的25.3%,超過美國研發人員總量占世界總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已經具備了挑戰的資格,從輸出廉價勞動力,提升到具備大量高素質勞動人才,對已成規模的傳統工業進行轉型升級是我國近年來邁出的最大一步。
不提近年逐漸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和互聯網醫療,單以我國傳統印刷行業來說,這個自隋朝雕版印刷起,后經宋·畢昇改進為活字印刷術,從而遠傳至歐洲的印刷技術,至今已歷經近十五個世紀,其制造模式及產能早已形成規模。
以上種種跡象皆已表明,中國當之無愧是制造大國。
互聯網僅是一種工具多產業正在轉型
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這兩個概念所說的都是將互聯網和工業相結合。但很多人忘記了一點:對于大多工業企業來說,其中互聯網只是一個助手,但是怎么用好這個助手,讓工業強國如虎添翼,而不是讓這些傳統企業盲目互聯網化,是各行業應該深刻探討的問題。
無論戰爭進展如何,歸其根本只有三個元素:“原材料”、“產品”、“人”.各行各業的企業家都看見了互聯網這個看似合手的工具。想用,但是卻不知道怎么用是各企業困惑所在。
還是拿傳統工業之一的印刷業舉例,乍一看印刷業的硬件和軟件是不能相融的。比如,從消費者來說,有需求的客戶不一定是懂行的,據陽光印網后臺數據分析得出:每個公司對接印刷廠的同事中行政人員占46%、市場人員占22%、各種印刷小白占5%、設計人員僅占27%,而這27%中也不能保證自己物料印刷完畢后可以和電腦設計稿一樣,很簡單因為他不懂印刷。另一方面,對于從業者來說,雖然懂行的80%都在做供應商,但是做供應商的80%里有多少是懂互聯網的?人才無法兼容,這便是印刷業中眾多企業望而卻步的問題所在。
但是,這其實一個離互聯網最近的行業,設計物料早已由電腦設計,運轉近十五世紀的行業不存在政策法律風險問題、不存在信用風險問題、不存在沒有行業標準問題。所以,印刷業有條件用上互聯網這個工具,可謂是可以互聯網化的傳統行業先鋒。
印刷行業互聯網化有實可依
以上論點并不僅僅只是紙上談兵,在眾多企業中,早在2011年便開始互聯網化的陽光印網,就采取了三個步驟讓印刷用上了互聯網這個小助手。第一步:搭建網絡平臺,建立網絡平臺并開始推廣,打開印刷業互聯網信息流的一小段。第二步:O2O化,利用網絡平臺接單、整合線下實體工廠就近印刷、專業人員提供印前和印后服務,提升印刷服務品質。第三步:活用C2B模式,利用但不僅是高效處理碎片化需求,集中生產,降低成本。
并且據了解,將產品尺寸、紙張、克數、顏色、工藝、貨期等作為標尺數據化也是該公司獲得初步成功的關鍵所在。
對于曾經登上過高臺的張紅梅來說,當她重新放下身段,甚至主動去掃街時,她聽到的聲音是多樣的。每次當有人質疑,有人不理解,不認同時,張紅梅曾這么說過:“所有問題會因為你的堅持,而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