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墨稀調程度的調配
油墨調配必須使上機生產使用油墨的流動性、觸變性等符合印刷的要求。油墨因墨質較稠粘度過大,通常是不適宜直接上機生產的,這是因為油墨粘度過大,流動性很小,墨斗中的油墨不易傳動墨輥,而墨輥上的油墨也不易串動均勻,而嚴重影響印刷質量。同時,油墨的粘度過大,在印刷過程中紙張與油墨接觸,容易產生卷膠現象,影響生產正常進行。
調配油墨稀稠程度取決于下列因素:
1、印刷版面較小的,比版面較大的印件,油墨調稠一些。
2、印刷紙張表面光滑結實的,較紙張表面粗糙松軟的印件,油墨調稠一些。
3、印刷第二色時,較印刷底色(第一色)時的油墨調稠一些。
4、印刷車間溫度高,較溫度低時,油墨調稠一些。
調配油墨的稀稠程度,必須從生產實際出發。一般情況下,對油墨原墨進行調配加工,如果油墨質較稠、粘性過大,可以加入適量的調墨油進行稀釋解粘;如果需要油墨較調、粘性較小,不宜加入調墨油,則可以加入適量的去粘劑。因為加入調墨油后既減粘性,又使油墨墨質稀薄,用于第二色套印后,印跡的色彩和光澤都受影響。如果油墨墨質過于稀薄,可以加入適量的原墨或輔料玉米淀粉增加油墨的稠度。
(二)油墨燥性的調配
油墨配必須使其性符合印刷生產的要求。油墨在紙張上的干可以分為滲透和固化兩個過程,當紙張與印版接觸壓印時,紙張纖維毛細管吸入一定量的油墨。
油墨連接料是具有兩個以上的不飽和雙鍵的植物油或改性合成樹脂,在空氣氧化作用下,形成網狀結構的高分子膜層,油墨在聚合反應下固化干燥。
調配油墨干燥程度取決于下列因素:
1、印面大小、墨層厚薄的影響。印面小,墨層薄比印面大、墨層厚的干燥快。
2、紙張性質的影響。紙張纖維松軟或呈堿性的較紙張纖維緊密平滑或呈酸性的油墨干燥快。
3、車間溫濕度的影響。溫度高、相對濕度低、通風條件好,較溫度低、相對濕度高、通風條件差的油墨干燥快。
4、油墨催干作用的影響。采用無機顏料或干性強的連接料,較采用有機顏料或干性弱連接料的油墨干燥快。
一般情況下車間溫度15℃左右,白澡油用量為3~5%,紅燥油用量為1~3%。
調配油墨既要防止燥性過小不利于生產銜接,也要防止燥性過大,印而發生品化,疊色套印等困難。
(三)油墨用量的確定
實際生產情況證明,調配油墨的量一定要略大于生產耗用量,如果調配墨量小于生產耗用量,造成停工等墨,色相不一,影響生產正常進行,但完成印刷生產任務后的余墨量不能過多,最好將余墨量控制在全部墨量的5~10%以內。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需要對調墨工作有一定認識,并且具有較多的實踐經驗。
調配油墨用量多少取決于下列因素:
1、印刷版面圖文面積大小,用于實際印面的耗墨量。
2、印刷紙張吸墨性能強弱,實際墨層的遮蓋力。
3、印刷品數量多少,按比例計算耗墨量。
4、印刷工藝需要的單色、疊色工藝,油墨耗用量不同。
5、印刷質量不同,要求選用油墨有所區別,油墨耗用量有差別。
6、油墨的著色力和油墨比重不同,油墨耗用量也有差別。
理想的確定生產油墨用量方法,最好能夠確定印件的單位耗墨量,即每千印次(或每萬印次)的耗墨量,這就需要進行大量的科學測試,求出相對數值,再加上一定的保險系數,(表1)。
表1
品種
用量
印面
膠版紙(印次)
銅版紙(印次)
淡色墨
1公斤
16K實地滿版
2000~2400
4000~5000
深色墨
1公斤
16K實地滿版
3000~4000
700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