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發表了一系列由機器人記者“快筆小新”撰寫的文章。
11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推出一款宇航員機器人:小天。他帶著類似鋼鐵俠的面具,可進行月球探測的工作。
同時,在天津市,一個機器人身著禮服充當了婚禮上的伴娘工作。盡管這和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機器人夢見電子羊了嗎?》中的描述仍相距甚遠,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機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不斷發展,達到更高的水平。
中國的機器人市場不斷拓展,當然,這和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需要是密不可分的。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曲道奎說:“中國目前的機械化水平是很低的,平均一萬個工人中只存在23個機器人,這與世界平均水平的58個相距甚遠。”
目前,中國的經濟轉型正在走向以發展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機器人產業是其中頗為重要的一項。
“機器人產業展示了其增長的巨大能力,現如今中國各項產業均展現出減速趨勢,但機器人產業仍能保持平穩發展。”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宋小剛這樣評價。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曾估測,中國的機器人銷售量將會由去年的57萬發展到2018年的150萬。今年,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機器人行業規模最大的國家。
中國工業進程發展所需的大部分機器人都由外國工廠生產制造。同時,得益于大規模的社會投資和市場潛能,本國的機器人產業也在迅速發展。
上海機器人行業協會會長戴柳在2015年上海世界機器人展會上指出,未來機器人產業不僅將接管傳統產業,汽車和電子制造業,還將廣泛涉獵于其他服務行業,甚至安保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