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系統供應商和化學公司已經在這方面推出了一些優質材料,比如聚醚酰亞胺(PEI)、聚芳醚酮(PAEK)以及碳纖維增強產品和范圍廣泛的高性能金屬粉末。不過,要為3D打印在功能部件制造和大規模定制化上提供足夠的支持,這些廠商還需要在產品創新和差異化方面走更長的路。
根據全球企業增長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最新報告《3D打印材料的涌現(Emergence of 3D Printing Materials)》的分析,2014年全球增材制造配方市場的收入為4.281億美元,這個數字估計到2020年將增至9.204億美元。
增材制造在北美和歐洲都已經開始起飛,因為這些區域是一些關鍵行業,比如航空、醫療、牙科和電子等,的中心,而這些行業在3D打印應用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同樣,中國和韓國也有望成為3D打印材料和設備制造的熱點。作為回應,全球化學公司需要制定一個可行的長期戰略,包括在亞洲建立制造工廠等。
“雖然機會在不斷地擴大,但是化工行業在某種程度上稍顯落后,這是因為大多數供應原料和配方的化工廠并沒有一個專門針對3D打印市場的供應戰略。” Frost & Sullivan公司的行業經理Deepak Karthikeyan。“這主要是由于市場上的需求量還比較低,而供應商需要進行的投資又相對較高。”
此外,3D打印材料供應商,特別是那些提供配方服務的,已經觀察到,即使目前的市場需求量比較低,但是來自系統制造商和用戶對于技術支持的需求卻很高。這就迫使供應商不得不提高材料價格。為了減輕價格和原材料的挑戰,解決方案供應商就需要根據自己的產品組合和市場專業知識尋找可能的收購機會。
由于在工業和消費領域對于熔融線材制造和激光燒結技術的應用日益增多,對于塑料線材和粉體的需要也日益增長。同時,盡管金屬粉體的市場比較小,但是他們仍然發現來自諸如航空航天、汽車和醫療行業的需求呈現上升趨勢,在這些領域里對于直接金屬激光燒結(DMLS)和電子束熔融(EBM)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多。
“隨著智能工廠、數字制造等概念的步伐加快,3D打印有望在諸多終端用戶行業獲得進一步的牽引,從而推動對于更高性能材料的需求。”Karthikeyan指出:“能夠為最終用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將主導市場,因為他們更加接近終端用戶并非常了解市場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