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調查:大型制造企業不斷加大3D打印投入
日前,著名商業咨詢公司畢馬威發布調查報告稱,全球制造企業正在加大對新興的先進制造技術的投資,并開始將其研發預算中的很大一塊投向如何將機器人技術納入其工作流程。此外,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商界領袖已經在尖端的人工智能和認知計算技術上進行了投資。這些結果都來自該公司發布的2016畢馬威全球制造業前景(GMO)調查中。該調查顯示,制造商們正在被迫增加對新產品、服務和創新制造技術的投資,以期繼續在全球市場上競爭。被調查者還指出,價格和成本降低的壓力、以及新技術日趨激烈的競爭,在他們的新投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了解,畢馬威調查了超過360位來自全球大公司的制造業高管,其中有80位高管高管來自美國。其中39%的被訪者說,他們將在未來兩年里,對先進的制造技術,包括機器人等,投入大量的研發預算。很多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在先進的3D技術和數字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25%的人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對范圍廣泛的新技術進行投資,其中包括人工智能、認知計算、3D打印技術和增材制造技術。另由35%的人表示在未來的12到24個月內肯定會在3D打印方面進行投入,33%表示要投在材料科學上,還有30%的受訪者要投人工智能,39%的人則要投機器人。盡管無論是全球制造商和在美國的制造商在開發信技術方面都有類似的迫切需要,但是相較之下,美國之外的全球制造商似乎更愿意進行直接投資。據畢馬威的GMO調查,大約21%的全球受訪者預計會在未來兩年中將新增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發;而只有15%的美國受訪者愿意把同樣比例的資金用于研發。相比之下,在未來兩年里,56%的全球受訪者將會把新收入中4%—10%的份額投入研發;但是在美國受訪者只有53%的人愿意這么做。
在畢馬威的這份年度GMO調查當中,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結果,比如56%的受訪者希望改變或擴大他們的產品和服務范圍,并準備在未來一到兩年里通過新的投資推出一種或多種新產品。39%的人計劃推出一個或更多的新服務。38%的全球受訪者和31%的美國受訪者擔心新技術將使競爭對手從他們手中搶走業務;而44%全球受訪者和42%的美國受訪者擔心客戶忠誠。畢馬威公司在全球155個國家擁有超過17.4萬專業人員和9000多位合伙人。他們的2016年全球制造業前景調查是基于《福布斯觀察(Forbes Insights)對全球360位高管進行的訪談。這些受訪者代表了六個工業部門——航空航天與國防、汽車、企業集團、醫療設備、工程和工業產品,以及金屬——這些企業都均勻地分布在歐洲、亞洲和北美各地的市場。
2022年全球醫療3D打印市場將達38.9億美元
近日,某市場研究公司發布了“2016年到2022年,全球3D打印醫療保健市場預測”的報告,該報告指出,在2016年到2022年期間,該行業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1.9%,到2022年,該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8.9億美元。由于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行業正在經歷一場革命性的變化。在生物3D打印方面,醫療和牙科植入物等植入假體正在推動醫療3D打印產業更上一層樓。金屬、金屬合金、塑料、陶瓷等材料的發展有助于3D打印技術與人體的融合。3D打印行業領先品牌在醫療保健行業的重點將會是并購和合作的形式進行擴張。
在2016年到2022年期間,醫療3D打印材料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8.7%,在2022年將有望達到11億美元。金屬和金屬合金,聚合物和陶瓷將推動整個市場的增長。
全球3D打印材料市場預計將在未來四年內大幅擴張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3D打印材料市場將直接關系到3D打印硬件市場。隨著每一年3D打印機的銷售速度的增加,因此,3D打印材料也呈現增長之勢。然而,在實際情況下,材料的增長速度要比硬件市場的增長指數快得多。材料屬于消耗品,所有使用者需要定期回購3D打印材料供3D打印機使用。雖然材料市場在過去幾年中一直與硬件市場存在類似的增長速度,這其中的原因在于購買的用戶主要集中在規模較小的桌面級市場,其消耗的速度始終比不上工業或商業市場。2015年,工業級3D打印應用大量增加,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將3D打印機引入他們的工作流程中,這導致了材料市場的使用率大量增加。據TMR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在整個3D打印市場中,材料增長的速度是最快的部分,這其中的增長不僅僅是指銷售,還有該行業的持續發展,新的和更專業的材料。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3D打印技術,那么對材料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也會要求材料商對材料進行改進,使打印出來的部件表面光潔度,以及更高強度,而且還有對材料靈活性的需求。因此,材料的選擇越多,越能吸引企業。
根據TMR的研究報告稱,3D打印材料市場將面臨一個高需求的市場環境,這是因為個人電子產品,消費電子產品,汽車,航空航天和醫療等行業對3D打印的應用需求越來越多。在2013年,電子產品和消費產品是使用最多的材料的行業,占據3D打印材料市場的22%。汽車應用是第二大消費者。電子產品和消費產品預計將仍然是市場的主要部分,在2014年到2020年期間,其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7%。政府機構一直鼓勵企業發展和采用3D打印技術,預計將繼續為擴大市場作出貢獻。教育部門也繼續采用以教育為目的的3D打印,這將進一步增加需求。而高成本材料可能會減緩教育市場的增長速度,而更大的技術應用將讓材料成本出現下降。
由于在汽車和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日益擴大,金屬已成為一個迅速擴張的領域,然而目前塑料在市場的占比約為48%。作為較新的,更先進的配方,聚合物和復合材料的開發,預計它將保持市場最流行的部分。成型仍然是塑料的主要用途之一,主要是其與其它材料相比,具有顏色多和成本低的優勢。根據TMR的報告顯示,ABS,PLA,PMMA,PC,PVC是3D打印最常用的聚合物。目前最流行的金屬3D打印材料是鈦,鋁,鎳,鋼和銅。目前,美國北部是3D打印材料的最大市場,該地區占全球需求的37%以上。這一預計不會改變,但亞太地區正在成為3D打印材料類使用增長最快的區域。隨著日本和中國不斷增加3D打印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和發展,這一增長極有可能繼續增加。根據TMR預測,北美國、歐洲和亞太地區的3D打印市場將繼續增長,而世界其他國家則受限于技術和材料。
2020年全球3D打印市場將增長至210億美元
在過去幾年里,3D打印市場一直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而如今,根據一份最新報告的說法,在未來四年里,這一市場的銷售額將增長3倍。該報告稱,今年的3D打印市場銷售額,包括機器、材料和3D打印服務,將達到73億美元;而到2020 年,這一市場預計將增長到210億美元。據了解,這份最新研究的名稱為《3D打印:工業制造的下一次革命(3D Printing: The Next Revolution i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是由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CTA)和物流巨頭聯合包裹服務(UPS)公司聯手發布的。
該報告稱,消費電子和汽車領域相關的應用將占據3D打印市場未來增長份額的40%,緊接著是醫療設備,占15%。例如,如今世界各地98%助聽器是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如今許多助聽器都是用光固化3D打印制造的,比如圖片中的這些,來自丹麥公司Widex。此外,3D打印收入的大部分來自西方國家(比如北美和歐洲),占據市場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二以上(68%),而亞太市場將占27%。據研究團隊稱,該報告綜合了已經發表的一些研究,比如2015年的Wohlers報告,以及行業權威人士和分析師的預測,并試圖找到那些可能會影響到3D打印技術不斷普及的因素。該報告指出,如今2/3的制造商已經開始在某種程度上使用3D打印技術,另外25%的廠商計劃在將來采用該技術。
根據這份報告,企業應用3D打印技術的主要原因包括:原型(25%)、產品開發(16%)和創新(11%)。實際上早期采用者更多地將3D打印技術用于生產的原型階段。事實上,如今,以原型作為主要應用的3D打印市場僅占全球制造業市場的0.04%。研究公司Wohlers Associates認為3D打印最終將占據全球制造市場5%的份額,而這已經足以使3D打印成為一個市場容量高達6400億美元的大行業。該報告宣稱:“3D打印技術的采用者已經開始超越原型應用,逐漸地將3D打印技術用于支持和簡化生產并獲得更高的效率。而且,這些公司有很大的機會達到目標。”例如,智能手機制造商正慢慢地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并且不止將其用于原型設計,甚至有些零部件已經開始通過3D方法制造。盡管3D打印的主要市場——包括3D打印系統、材料、消耗品和服務——從2012年至2014年每年增長超過30%,實際上一些二級市場,包括模具、成型和鑄造,的增長也不容小覷。
例如,福特公司有5個3D原型中心,每年制造數以萬計的原型部件。而且該公司使用的3D打印技術也相當廣泛,包括立體光刻(SLA)技術、選擇性激光燒結(SLS)技術、熔融沉積成型(FDM)技術,以及比較鮮為人知的粘結劑噴射打印技術,該技術主要是用粘結劑將砂逐層粘結在一起,制造出金屬部件的鑄模。盡管大量的制造商已經在使用這項技術,但是3D打印技術的潛力遠未充分挖掘。該報告說,大量的機會來存在于零部件制造——這也是增長最快的3D打印應用。2003年,3D打印技術在零部件制造方面的應用幾乎為零,而到了2014年,已經占全球3D打印產品和服務收入的43%(18億美元)。這份報告還稱,32%的當前用戶并不相信他們的公司正在充分利用3D打印的優勢,而45%的意向者認為,如果3D打印技術的好處更好地被他們的公司了解的話,他們將會更多地使用該技術。
3D打印可以加快定制化產品的開發和交付,并通過更好的庫存管理和實時制造有可變需求的商品來實現更大的靈活性。該報告還提到了該技術的其它優點:小批量產品的制造優勢、對于某些特定的應用由于效率的提升而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在新市場上無與倫比的靈活性等。3D打印還可以通過更輕的部件、更加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以及更大的設計自由度來提升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