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產值900億元,這是上海印刷業去年實現的又一突破。相較2010年的585.70億元,上海印刷業在“十二五”期間產值增長迅猛。在上海印刷業中,民營印企產值占上海印刷總產值約60%。“這是上海印刷業新陳代謝的縮影,企業的自我更新帶動起整個產業的升級轉型。”對此,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這樣評價。
今天開幕的2016中國(上海)國際印刷周,成為上海印刷業新技術、新形態集體亮相的舞臺。作為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務平臺,全國各省市印刷企業紛紛組團參展,其中包括代表性的90家國家印刷示范企業和104家特色企業。江蘇省作為首個主賓省,以27家企業的規模包下超過900平方米展區。15個國家及地區也將組團參觀。“經歷高速增長期,上海印刷業正邁入‘換擋期’。”市印刷行業協會會長李新立說,印刷周上閃現的上海印刷業新的增長點,正是“換擋”的動力所在。
適應市場變化,積極謀求轉型
“商務成本高、環保要求高”,上海印刷業有一定劣勢。企業為何要在上海做印刷?如何在上海做好印刷?解答這兩個問題,是上海印企在“換擋期”必須要闖的關卡。
綠色是轉型的第一個關鍵詞。2011年5月,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上海分中心和綠色認證檢測中心在金山國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建立,這是全國首家綠色認證檢測中心。與此同時,上海從2010年起探索采用柔印技術印制滬版中小學教科書。
創新是轉型的第二個關鍵詞。柔版印刷成本較高,模板制造被國外壟斷。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讓橡皮布打上“中國制造”烙印,自主研發的綠色橡皮布30%銷往歐美市場。
“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在中小學教科書實施綠色印刷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VOCs排放。“除了出版物印刷,柔版印刷更大的應用范圍在食品等包裝行業。目前,包裝印刷在上海印刷企業中占比約70至80%。當這些企業都建立起綠色環保印刷體系,上海印刷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大大增強。”李新立說。
鉆進市場縫隙,提供延伸服務
“早在上世紀20、30年代,上海的文化繁榮就與印刷業發展密不可分。”回溯歷史,在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陳麗看來,上海印刷業的新一輪發展也是推動傳統出版業轉型的關鍵。
近年來,上海大力扶持發展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和個性化印刷,改變出版業先印后賣的傳統模式,以適應多品種、小批量、高質量、短周期的出版物印刷。去年成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境外印刷品服務中心將建立四大平臺,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圖書庫存問題并為中國圖書“走出去”奠定基礎。
“工業4.0時代,技術的發展將迅速改造這個產業。不久的將來,印刷業可能發生顛覆性變化。”李新立介紹,本屆印刷周上,印刷“智能工廠”的展示和探討將成為一大亮點。
“印刷業要增強市場競爭力,必須提供延伸服務,在出版或商品生產鏈中,從單純的供應商向服務商轉變。”徐炯指出,市場需求催生印刷企業的各種轉型方向和創新路徑,作為政府主管部門,要做的便是創造良好市場環境,關注鼓勵各類創新,并對其中的引領性項目加以扶持。“從做大做強這兩方面來說,上海印刷業未來更主要的發展目標是‘做強’。換擋,換的是理念,換來的是上海印刷業保持新陳代謝的速度和活力。”
今天開幕的2016中國(上海)國際印刷周,成為上海印刷業新技術、新形態集體亮相的舞臺。作為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務平臺,全國各省市印刷企業紛紛組團參展,其中包括代表性的90家國家印刷示范企業和104家特色企業。江蘇省作為首個主賓省,以27家企業的規模包下超過900平方米展區。15個國家及地區也將組團參觀。“經歷高速增長期,上海印刷業正邁入‘換擋期’。”市印刷行業協會會長李新立說,印刷周上閃現的上海印刷業新的增長點,正是“換擋”的動力所在。
適應市場變化,積極謀求轉型
“商務成本高、環保要求高”,上海印刷業有一定劣勢。企業為何要在上海做印刷?如何在上海做好印刷?解答這兩個問題,是上海印企在“換擋期”必須要闖的關卡。
綠色是轉型的第一個關鍵詞。2011年5月,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上海分中心和綠色認證檢測中心在金山國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建立,這是全國首家綠色認證檢測中心。與此同時,上海從2010年起探索采用柔印技術印制滬版中小學教科書。
創新是轉型的第二個關鍵詞。柔版印刷成本較高,模板制造被國外壟斷。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讓橡皮布打上“中國制造”烙印,自主研發的綠色橡皮布30%銷往歐美市場。
“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在中小學教科書實施綠色印刷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VOCs排放。“除了出版物印刷,柔版印刷更大的應用范圍在食品等包裝行業。目前,包裝印刷在上海印刷企業中占比約70至80%。當這些企業都建立起綠色環保印刷體系,上海印刷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大大增強。”李新立說。
鉆進市場縫隙,提供延伸服務
“早在上世紀20、30年代,上海的文化繁榮就與印刷業發展密不可分。”回溯歷史,在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陳麗看來,上海印刷業的新一輪發展也是推動傳統出版業轉型的關鍵。
近年來,上海大力扶持發展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和個性化印刷,改變出版業先印后賣的傳統模式,以適應多品種、小批量、高質量、短周期的出版物印刷。去年成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境外印刷品服務中心將建立四大平臺,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圖書庫存問題并為中國圖書“走出去”奠定基礎。
“工業4.0時代,技術的發展將迅速改造這個產業。不久的將來,印刷業可能發生顛覆性變化。”李新立介紹,本屆印刷周上,印刷“智能工廠”的展示和探討將成為一大亮點。
“印刷業要增強市場競爭力,必須提供延伸服務,在出版或商品生產鏈中,從單純的供應商向服務商轉變。”徐炯指出,市場需求催生印刷企業的各種轉型方向和創新路徑,作為政府主管部門,要做的便是創造良好市場環境,關注鼓勵各類創新,并對其中的引領性項目加以扶持。“從做大做強這兩方面來說,上海印刷業未來更主要的發展目標是‘做強’。換擋,換的是理念,換來的是上海印刷業保持新陳代謝的速度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