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末,在第七屆中國紙業發展論壇上美國國際紙業(IP)亞洲區總裁何詩敏女士曾在嘉賓論壇環節中指出:“中國市場的下一個機會在于整合行業集中度”。她的原話是這樣說的:“行業集中度會影響這個行業,更直接影響很多企業的利潤。我們在這個領域行業集中度有一定的提升,就是說有一定的集中度,但是紙箱是非常分散的。把國內前十大企業加起來,大家總的比例也不過占10%,而在美國、歐洲,前五的產能比例已經可以占到75% 左右。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同時意味著空間的存在。所以,我看好中國的造紙,特別是在下一輪的包裝行業中。盡管未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有市場與機會已經到來。”
這段話說完不久就得到了市場的印證,進入2015年后,國內紙箱行業進入了快速整合期,從業的企業數量開始大幅減少,而同樣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國際紙業卻成為這一整合過程中的消失者。3月14日晚,中國包裝龍頭企業廈門合興包裝宣布以9.25億元的總價將國際紙業位于中國和東南亞的18家瓦楞紙箱生產基地以及約3000名員工打包買走。
“我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這不是段子,這是國際紙業的現實。
實際上,此次國際紙業出售紙箱業務并不是突然發生,早在2015年10月9日,在國際紙業發布公告決定從萬國太陽撤股時就宣布“公司正在尋求對其在中國和東南亞的瓦楞包裝業務進行戰略性調整,目前已經與一家非常有實力的中資企業達成初步意向。”彼時,業界就已經傳出合興包裝要收購國際紙業業務的消息。
回顧國際紙業進入中國的歷史,2010年4月26日,國際紙業公司宣布,將以2億美元現金收購愛生雅(SCA)在亞洲的包裝紙業務,共包括13個瓦楞紙箱廠和2個特種包裝廠,這些工廠絕大多數在中國,并于2010年7月成功接收、運營。如果以此次與合興包裝的交易額來計算(9.25億人民幣,約合1.5億美元),不考慮匯率的變化和利息的因素,國際紙業在6年時間就虧損了5000萬美元。
看到這里,如果你覺得退出中國市場是國際紙業“不行了”的表現話,那你就太低估全球紙業NO.1的實力了。
2015年國際紙業全年營業收入達到224億美元,同比2014年下降5.08%;實現凈利潤9.38億美元(約合61.67人民幣),同比大漲69%;而更加直觀反映經營情況的營業利潤高達15億美元,同比增長15.38%。其中工業包裝業務實現營收144.84億美元,實現利潤18.53億美元,銷售紙箱合計1820.4萬噸。以上的幾個經營數據無論哪一個拿到中國市場來,都是巨無霸的表現。
至于出售的亞洲市場業務,盡管合興包裝的公告里沒有提及具體的資產額、經營數據等,但是本刊記者查閱了2013-2015三年間國際紙業的年報,仍然找到一些答案。
首先,亞洲業務僅為國際紙業工業包裝業務里的零頭。2014年年報顯示,亞洲業務僅占國際紙業工業包裝業務的4%,僅高于拉丁美洲,排在倒數第二位,而這一業務85%的收入都來源于北美地區。
其次,亞洲地區紙箱出貨量在連續下降。2013年,亞洲地區紙箱的出貨量達到41.6萬噸,達到歷史最高;但是從2014年開始就出現下滑,至40.8萬噸;到2015年,更是大幅下滑到35.9萬噸。而出貨量占全球比重也從2012-2014年穩定的2.2%,下降到2015年的1.9%。
從以上數據就可以看出,在過去三年,中國紙包裝行業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候,國際紙業并沒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出現開倒車的情況。業務在集團中的比重本身就微不足道、又沒有在有利時機中快速發展起來,就不難理解國際紙業為什么要放棄以中國為主的亞洲業務的原因了。
看到這里,如果你認為國際紙業就此退出中國這個巨大市場的話,那么也許你又要錯了。以國際紙業目前的體量和實力,筆者相信,其現在的退出只是不想陷入中國紙包裝市場目前以及未來幾年混亂的競爭中,當中國市場也進入幾家大企業壟斷競爭的時候,相信國際紙業會重新殺回,以他的實力,再返回來收購合興包裝也不無可能。
但誰能猜到結尾呢?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