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珍貴文獻均為晚唐五代木版雕刻印刷品,距今均一千年以上,為早期刻本的重要代表。除了《彌勒上生經》,另兩件為晚唐五代刻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五代北宋初刻本《彌勒下生經一卷》。
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際寧表示,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在隋唐之際,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出土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所刻《金剛經》,是世界現存最早有明確紀年的雕版印刷書籍,中國因此被世界公認為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國。這三件早期印刷品保留了早期雕版印刷典籍的版式形態、紙張信息、書籍樣式以及豐富的中古時代的社會信息,為典籍演變、唐末五代中國民間宗教信仰、文化傳播等史學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證據,是重大古籍新發現,也是世界印刷史上標志性實物例證。“這三件刻本彌補了中國作為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故鄉卻無早期實物的遺憾”。
其中,《彌勒上生經》僅比英國藏的《金剛經》晚59年,系國內已知有紀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記者獲悉,這件展品最初是在拍賣會上出現,后經相關部門協調后,由國家圖書館洽購入藏。
“國家圖書館在修復這件珍貴古籍過程中,本著修舊如舊、最少干預的原則,把周邊殘破的地方用性質近似的紙張勾補起來,而且所有修復技藝和材料也都是可逆的”,李際寧說的正是21日開幕“民族記憶精神家園———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中同時展出的古籍修復成果。古籍修復前后的狀態對比,讓觀眾嘆為觀止。
據悉,該展為期兩個月,免費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