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及快遞業與制造業、服務業的逐漸融合,2015年,我國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穩居世界第一。而隨之產生的過度包裝等問題,也給城市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正是基于此,國家郵政局日前出臺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快遞業包裝要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等方面取得明顯效果。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快遞包裝物料的過度使用愈發引人關注。國家郵政局日前出臺《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快遞業包裝要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等方面取得明顯效果。業內普遍認為,此舉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促進快遞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數據顯示,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及快遞業與制造業、服務業的逐漸融合,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穩居世界第一。按一個包裹的包裝箱平均0.2公斤計算,去年快遞業共產生了400多萬噸的包裝箱,可以堆滿20萬個足球場。按一個快遞包裝盒平均需要0.1平方米膠帶計算,2015年所用膠帶約為20億平方米。而今年1至7月,我國快遞企業已累計完成了157.5億件的業務量。
對此,上述實施方案調研組成員、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副院長朱磊指出,增長速度快、業務體量大是快遞行業最明顯的兩個特點,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包裝物料使用量相當驚人。
據了解,快遞行業使用的包裝物料分為運單、封套、紙箱、塑料袋、編織袋、膠帶和緩沖物七大類。以紙箱和塑料袋為例,紙箱使用量占到快遞總業務量50%左右、塑料袋占40%左右。在透明膠帶方面,我國平均每件快遞的用量是0.8米,透明膠帶不僅本身大多為不可降解材料,還在客觀上造成了紙箱與塑料難以分離,提高了回收成本。
據朱磊介紹,目前我國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這些包裝大多被直接送進垃圾場填埋,給城市環境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可以說,我國包裝物的總體回收率不到20%。在一些發達國家,紙板類包裝物回收利用率達45%左右,塑料類包裝物回收率則在25%左右。
此外,有毒有害物質包裝物料的超標使用也是一大問題。
據悉,由于價格競爭激烈,快遞包裝行業許多小型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從化工垃圾、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中回收的再生料生產快遞包裝塑料袋,而這種塑料袋一般含有超標的重金屬、有毒有機物和細菌病毒等致病體。在紙包裝中,則往往使用過量的填充物以提高紙張克重,使用劣質油墨進行印刷,這導致紙包裝上殘留的有害物超標。
通常在快遞包裝物中,聚氯乙烯又常被用作主要原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聚氯乙烯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如果焚燒的話,則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
“實施方案就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希望引導快遞業實現‘綠色節能’的發展目標。”朱磊說,盡管包裝物料成本僅占快遞業收入的20%左右,但快遞包裝貫穿了快遞行業的全流程,以綠色包裝為切入點,推動包裝的標準化、減量化、可循環、可降解等工作,能夠提升快遞整個行業的標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對上游包裝業、制造業、電商的綠色發展也有著積極推動作用。
基于此,實施方案提出了推進快遞業包裝法治化管理、加快快遞業包裝綠色化發展、鼓勵快遞業包裝減量化處理、探索快遞業包裝可循環使用、實施快遞業綠色包裝試點示范工程五大重點任務,并將其細化為強化快遞業包裝日常監管、制修訂快遞業包裝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12項具體任務。
此外,針對快遞用戶反映較多的“過度包裝”問題,實施方案提出通過增加培訓力度、規范操作流程,避免不必要的過度包裝。在郵政企業和若干家快遞企業開展簡約包裝試點,鼓勵試點企業在條件成熟時制訂簡約包裝的企業標準并在業內推廣。充分發揮大數據作用,推動企業發展包裝定制化、倉配一體化、運輸標準化服務,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幅度減少不必要的二次包裝。
關于快遞包裝回收,實施方案也從政策法規上將包裝物回收和再利用等納入《快遞條例(征求意見稿)》和《循環經濟促進法》中。在實際操作中,將主要通過建立社會化的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在源頭上鼓勵快遞企業使用易于回收的包裝物,推動包裝物的生產方、使用方和終端消費者共同參與包裝分類和回收。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社會化的快件包裝物回收體系。
朱磊表示,后續還將推出實施方案的具體實施細則和開展試點工作。由于綠色包裝有利于各大企業降低成本,目前企業參與實施方案的積極性較高。最近,32家物流企業成立了綠色聯盟,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替換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業內人士分析,這體現了快遞行業從自省到自覺,開始踐行綠色快遞理念。實際上,綠色快遞涉及包裝材料供應商、物流企業、電商平臺、商家等多個主體,也關系著成千上萬消費者,每一方都應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