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對我國而言,賦予制造業如此定位,與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所逐步形成的經濟結構不無關系,無論是對外出口拉動經濟騰飛還是本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都離不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然而,伴隨“中國制造”遍布世界各個角落,特別是在2010年,我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一場注定會快速到來的制造業革命正蓄勢待發。
近年來,促使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早已寫入政府決策,制造業正迎來變革的政策風口:2015年5月8日,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2016年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旨在從標準化和質量提升的角度來部署和推進 《中國制造2025》;2016年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消費品工業升級。至此,一場事關“中國制造”提質增效的品質革命也逐漸拉開帷幕。
面對制造業政策風口的到來,已經投身其中的企業主和普通民眾又有著哪些深刻體會,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了三個真實案例,以期從三個不同視角,審視站在政策風口下的“中國制造”。
“進口設備價高,但用得住”
王亦超,湖南人,早在1988年就來到北京打拼,從最初到工廠當小工到現在擁有一家數十人團隊的民營企業老板,他投身印刷行業已滿28年。用他的話說,之所以能夠在一個行業干這么長時間,且至今還未打退堂鼓的原因,最初竟是出于對機械設備的愛好。
“最開始來北京,看到傳統的印刷機,覺得很神奇,那時還都是鉛字印刷機。”王亦超告訴記者,就是那種手工將刻有文字的鉛字塊按照印刷文字拼在印刷模板上,然后就可以啟動印刷機自動印刷,類似古代的活字印刷,但比起手工印刷又是自動化的。
在一個農村孩子眼里,這樣的設備已經算是高科技了。王亦超說,出于愛好,他幾乎將所有空余時間都用在了設備研究上,以至于印刷機一旦有問題就會找他維修,后來,工廠還專門派他到上海學些印刷機的維修和使用,為后來接觸更先進的設備奠定了基礎。
按照王亦超的梳理,從最早的鉛字印刷機,到后來的膠印機、四色印刷機,再到現在的數字印刷機,可以看到印刷裝備已經全面走上了自動化發展的道路。“最早接觸到的智能化設備就是德國的印刷機,1996年我單干開設了自己的公司,當時貸款、借錢花了將近200萬元購買了一臺德國原產的印刷機,服役十年后僅以20萬元賤賣。”王亦超笑言,“當時的200萬元算是巨資,如果買房至少能買十套房。”
對于為何選擇進口設備,王亦超坦言,“進口設備雖然價格高,但確實用得住。”他介紹,2000年左右,國產設備已經占有了不少份額,但使用國產設備的同行反映,國產設備的使用壽命并不長,且故障率較高,但價格優勢很明顯,以類似的設備對比,一臺進口售價過百萬元的印刷機,國產類型可能只需要不到一半的價格。
對于當前國家對制造業的政策利好,王亦超說,政策都是鼓勵企業發展的,但關鍵是國產設備要想把工藝水平真正超過德國等制造業強國,必須在零配件標準和組裝工藝上下功夫,他說,比如一個印刷機傳動部件的固定螺栓,進口的要比國產的大兩倍,這就決定了其損耗和使用壽命都會持久。再比如在控制單元中,很多控制元器件國產設備也都需要進口,缺少自主生產能力。
據記者了解,我國印刷機械行業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70年代,我國還一直是以鉛印技術為主,真正的現代印刷機械制造業起步于改革開放初期。在印刷機械市場上,跨國公司等占據全球印刷機械市場較大的份額,我國印刷企業每年需要花費大量外匯從國外引進高檔印刷設備生產線。
現階段,在國家產業政策的鼓勵下,國內印刷設備生產企業通過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自主創新,少數企業生產技術已接近國外先進水平,所生產設備已能滿足國內印刷企業的需求,國產高檔印刷設備約占中高端印刷設備25%的市場份額,中高端印刷機械市場競爭主體仍以跨國企業為主。
“小玩具醞釀大產業”
趙國慶,浙江義烏人,算是最早來北京作小商品批發的一批人,主營玩具批發。“我大概是1990年來北京的,當時還沒有真正意義的批發市場,后來很多浙江人來了,隨后大概是1992年后才逐漸有了天意、動批等地方。”趙國慶說,他幾乎在北京各大新老批發市場都有過攤位,但現在他只剩下大紅門的一家店,其他的店鋪都先后關停了。
“現在的玩具生意不太好做,原因就是消費者更愿意買一些質量好的玩具,特別是電商的沖擊力量太大。”趙國慶坦言,他自己也與電商合作,算是 “線上+線下”運營。而作為經銷商,他最關心的就是貨源,而嚴把貨源質量關對于已經發生需求轉向的玩具消費而言更顯重要。
“小玩具是能夠醞釀大產業的。”趙國慶告訴記者,這一點從每年的玩具出口中掙取的外匯上看就能夠看出。他介紹,浙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早進行玩具加工生產和出口的地區,有著大量的玩具生產企業,其中一家專門生產低年齡段玩具的生產企業與趙國慶常年有著業務往來。“老張是這家企業下的一個分工廠廠長,專門生產幼兒搖鈴、牙膠和一些電動發聲的兒童玩具。”趙國慶說,老張多次和他談起,經濟危機以后,玩具產業也有受到沖擊,工廠訂單越來越少,原來近九成的出口訂單現在也只保留三四成。趙國慶透露,這家工廠的出口訂單都是貼牌代工的,利潤并不高,實際上和那些內銷國內市場的產品掙取的利潤相差無幾。
“以一款幼兒牙膠為例,海外標價是7.99美元,其中工廠沒生產一個牙膠只能爭取不到一美元的利潤。而同一生產線下來的產品,貼上自己的品牌,在國內售價只能定在10元左右,工廠利潤不足2元。”趙國慶說,即便如此,如果這兩款牙膠在他的店里銷售,多數消費者也樂于選擇貼上進口品牌標簽、售價近50元的代工牙膠。
在趙國慶看來,現在國家政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品牌,培育出受國人認可的自主品牌價值往往比一整套生產設備投入帶來的效益大得多。
玩具行業是我國的傳統優勢行業,有統計顯示,我國玩具生產企業85%以上以外銷為主,玩具出口額約占我國玩具總銷售額的80%。內銷市場占比小、產品類型較單一、處于行業品牌化的初期。在我國,已形成了一個重要的產業群體,主要的玩具生產和出口基地包括廣東、江蘇、上海、山東、浙江和福建。
需要提醒的是,伴隨經濟新常態的到來,特別是國人消費需求的轉變,促使我國玩具產業必須加快自身轉型。為提升傳統玩具制造業的競爭力,鞏固原有的出口優勢,提高玩具產品的附加值勢在必行,國內玩具行業必須緊緊圍繞質量、創新和品牌三大要素,走產品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的道路。
“消費品質量提升與觀念密切相關”
近年來,有關國人海外瘋狂購物,采購清單從奢侈品消費向日常日用品如化妝品、食品、電器等逐漸擴散的現象引來各界高度關注。特別是日前一則“國人日本購買馬桶圈”的新聞更引發了兩個極端的討論:一種觀點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舍近求遠到國外采購如此日常用品,此種行為純屬崇洋媚外;另一種觀點則稱,消費者之所以熱衷海外購買一些日常用品,只因為國內產品無法滿足其增長了的消費需求。
從直接參與其中的消費者眼光看待這一問題,顯然更具意義。李麗,自由媒體人,熱衷海外旅游和購物,以她的親身經歷而言,她認為,應該對國人的海外購物保有一定理性。不該一味地批判,也不該一味地推崇。
李麗告訴記者,熱衷海外購物的消費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是對價格敏感,即關注國外產品價格遠低于國內售價的消費者。商務部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就國內外價差而言,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這5類產品中20種進口品牌高檔消費品,中國內地市場平均價格比香港地區高出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第二類是從產品角度出發,樂于購買一些國內尚無銷售的產品,且產品質量和特點的確有過人之處的產品,有些時候,這類產品的售價都不菲。
以一個日本生產的電飯鍋為例,李麗告訴記者,電飯鍋是僅次于馬桶蓋備受推崇的日本產品之一。而且,這些真正是“日本制造”的產品,并不是很多媒體傳播說很多國人購買了“中國制造”的海外產品。“一個電飯鍋可以做到這樣的極致確實給了我一些震撼。”李麗說,比如電飯鍋鍋體的純鐵鑄造,煮飯模式分成三個大項若干選擇模式,甚至將壽司飯、兒童飯、老年飯、成年飯都有劃分,“我們常說的制造業謀求精細化、專業化在一個小小電飯鍋上都能看到。”
在李麗看來,對于產品能否成功并受到市場認可,消費者首先會關注的產品質量是核心要素,而消費品質量提升又與觀念密切相關。品質短板正是“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根本原因,她認為,產品品質受到技術、工藝以及價值取向的影響,而產品開發是否真正顧及消費者的需求導向更是關鍵之處,“至少這一點,值得我國自己的制造業企業好好學習,即真正按照市場需求生產產品,而不是一味地靠低價沖量賺取利潤。”
對于當前已然站在政策風口下的中國制造業,李麗認為,無論怎樣的政策導向,都無法脫離市場的真實需求,需求源于市場,產品也消化于市場,既然我們的消費需求已經轉向、升級,那么“中國制造”就必須跟進腳步,向著生產高品質產品的方向不斷前進。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