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傳統印刷同業的上一代父老們,他們都是全力以赴,日以繼夜的用心工作經營,在1960年代,臺灣當時的工人一天工作13小時是正常,也就是天上午4小時、下午5小時,晚上4小時是沒有工錢,了不起給一碗面的“點心錢”,約當今的50元。但所有領孩子到工廠學藝的家長認為,小學、初中畢業沒什么工資沒關系,當孩子不做逃回家隔天又會被家長領回,家長對老板說:不必給太多休息,只要孩子能努力學習,將來能獨當一面做老板就好了!這份精神絕非像政府給的一點點“小確幸”而已。所以目標明確、肯努力、肯學習,學歷雖低但心少雜念,待3年4個月出師后,可獨當一面、有好的工資收入時,自然娶妻生子或自立門戶并不太難,所以這群由學徒做起來的學子們,懂得長年努力、懂得學習就有一身成就,加上在1970~90年代30年間,是臺灣經濟發展期,印刷、制版、加工業等都有沃土及良好的日照和雨水,可以豐收年年。
但今天整個環境丕變,不再有學徒也不再有人愿意到工廠來學好真工夫,自己出來創業、以“錢多、事少、離家近”這三安逸訴求做為最高指標,然而人們為自己去自私考量,原本也是沒有錯,但要形成這樣的條件也要有其一定的基礎,也就是對事業積極、對工作的貢獻和不斷的尋求進步,才能實現上述的愿望。今有很多印刷經營業者,在歷經印前數位化變革,由DTP桌上出版系統達成CTF底片輸出,又進步到CTP直接印版輸出,接著是面對無印版的C to Paper數位列印的一個極大挑戰,殊不知印刷業界的經營者們,有多少人在數位列印上下工夫做研究,從上百條不通、無法回收、無法賺錢的道路上,找尋可行的出路,以攸關自己事業的生死存亡,但大家似乎都輕忽危機的到來,很多人逐步面臨經營不下去,而退出傳統有版的印刷市場,這是十分可惜的;有的更受不了合版印刷業者搶攻市場,以及同業中相互搶生意,加上很多文化、廣告、商業印刷式微之下,只有坐困愁城,但因早年有買地蓋廠房,廠房土地仍值不少錢,因此一時間在周轉上仍沒有問題。
不論企業經營者或企業的員工,如果重新審視“企”字的意涵,它是具有高瞻遠矚、屹立不搖之意,把“企”拆開來上面是“人”、下面是“止(腳)”,表示一個人在踮起后腳跟看,有企盼、企足而待的意思。而不應將下面看成“止”字,因為把動態的企望變成靜止不動,完全不符于“企”字的意涵,如果再把止字拆開先看“上”字,上字不只具有向上的積極性,而且上字如同一輛具有能往前推進的自走炮車,其攻擊力自然十足,然后在上字后面加了一豎,這輛火炮車又有了一條天線,能對外聯網收集來自天上、衛星的資訊,便更能發揮搜尋火炮的目標及精確定位,充份展現在人的駕馭下,企字所具有的行動、火力及資訊連通力量。
如果經營者把錯誤都歸咎于他人或部屬,而不曾思考自身已有多久沒有再進修學習,其決策和命令當然會完全趕不上時代,且只想聽好聽的話而不想聽到變革和有風險的創新因應提案,只因這些是令人懼怕和煩心,一個曾經打過勝仗的軍人若退縮、畏戰,即表示他沒有贏的方法和策略,不是敵人太強而是他已沒有“企圖心”了!25年前看過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一篇經營文章,文中提到“從今之后,企業不是把以前的再做更好就夠了!”以當時的時空背景,“精益求精”幾乎是所有企業的圭臬,但為什么不夠呢?因為在科技快速變動及資訊、通訊乃至于網路、云端的發展之下,印刷的前端資訊收集和傳輸可說是一日千里,印刷輸出已經不再是在同一個地方,用大型的印刷機做大量印刷之后,再使用各式各樣的運輸、物流傳送,這樣的時代已經不具有競爭力,所以如何舍棄不具競爭力的生產方式,找尋或加入具有網路、云端傳輸功能,再以POD依需印刷列印方式,這將是變革的重點,若更新身邊的平印機,再多色、再精致線數的印刷,其意義已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