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或許是受家庭兩位長輩從業印刷而又研究印刷史的影響,耳濡目染也學到一些印刷史知識,對印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這是我當年為將來從業史學研究而報考文物保護與鑒定專業的初衷。拿到這部新出版的《中華印刷典故》,自然是如獲至寶,愛不釋手。
持書在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光鮮艷麗的封面設計(見附圖)。是封面上那碩大而莊重的《中華印刷典故》六個大字,附以印刷技術中的活字模擬圖,使現代與傳統巧妙融合,醒目而新穎。
再看內頁目錄,140個歷史典故皆以“最”字當頭,且以朝代和時間先后為序,讀者于此對全書內容一目了然。尤其是這140個印刷典故所包含的故事情節及其蘊含的科學哲理,趣味又不失嚴謹,更讓我受益匪淺。
從李興才、魏志剛兩位資深教授序言的字里行間,可知此書基于張先生(以下簡稱先生)上世紀80年代中為北京印刷學校開設印刷史課程編寫的講義《中國印刷史簡編》,迄今30年有余。1992年初成書《中國印刷之最》,后于上世紀末著書《中華印刷通史》后,又增添了港澳臺及近現代史部分,收題猛增至140則。為便于出版英文版,才更名為《中華印刷典故》,交由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其中中華二字意在包括港澳臺,典故則指典型事例。綜合含義是此書為集我中華印刷典故之大成者。
從該書的歷史分期看,本書分起源、古代、近代、現代四個歷史時期,這是本書的創新之處。縱觀以往的印刷史著作,先生是最先跨越清末而涉足近代、現代印刷史的研究與著述者,且濃墨重彩于很少有人問津的印刷術起源部分,這是先生對印刷史研究的最大貢獻。
從內容所涵蓋的范圍來看,本書除書報刊及織物、包裝品等印刷之外,還涉及設備器材、工藝技術、科研教育及專業書刊出版等相關領域。這一點正如美籍華人錢存訓教授所言:“為它書所不及”。
先生秉持大印刷史觀,將研究領域擴及書報刊印刷以外的設備、器材、科研、教育與專業書刊出版等相關領域,尤其是在印刷術起源與發明問題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開印刷史研究回歸科技史層面所必不可少的新理念、新方法之先,影響深遠,為我輩所敬重。
本書前言中明確交代,書中所收典故,皆為前所未有、堪稱印刷之最者。對中國印刷史上一些因算不上是
“印刷之最”而未能單獨立題的典型事件,用相關鏈接的方式置于相關小題之中,使讀者得以領略中國印刷史 附圖 新出版的《中華印刷典故》封面之全貌。客觀上,以時間先后排列的這140個典型事例與書后大事年表的結合,便是一部系統、簡明的《中華印刷通史》。
這部《中華印刷典故》出版后,作為姊妹篇, 先生的新著《中華印刷趣談》(修訂后的《古今印刷趣談》)、《中華印刷史略》將陸續出版,業內口碑頗佳的 《文房四寶與印刷術》或將修訂再版。這四部印刷史通俗讀物如能譯成英文推向世界,將對中外文化交流和捍衛印刷發明權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