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網上購物、收快遞幾乎成為人們的日常事務。可在方便之余,收快遞后留下的包裝也成了不少社區居民的難題,攢起來賣不了幾塊錢,處理起來還麻煩,亂丟的話還有可能會污染環境。
據郵政部門統計,去年我國的快遞服務業務量總計206.7億件,年增48%。有專家估算,以2015年的快遞業務量推算,初步預計去年我國消耗了塑料編織袋29.6億個、塑膠袋82.6億個、包裝箱99億個、膠帶169.5億米、避免撞擊的緩沖物29.7億個。不得不說,總量巨大。
快遞件多了,隨之而來的包裝商品的快遞包裹、塑料袋、膠帶等也相應增多。包裝留著沒用,怎么回收是難題。很多市民都嫌麻煩,而且覺得一兩個紙包裝也賣不了幾個錢,所以一般是直接扔進垃圾桶,平時主動找回收公司回收“快遞包裝”的市民不多。據介紹,快遞包裝主要包括幾種材料:紙箱、塑料袋、用于填充易碎物的塑料泡沫、用于固定的膠帶,還有快遞單據。除了紙箱、紙袋等可用于回收再利用外,大量的泡沫棉、塑料填充物、封包帶、膠帶等最終只能拉去填埋或焚燒。目前在我區,生活垃圾只能拉去火燒崗填埋場填埋,可是現在火燒崗填埋場已經不堪重負了,“垃圾圍城”迫在眉睫。
面對這些急劇增加的包裝袋,該如何解決?筆者認為,首先國家要盡快出臺網購行業貨物包裝條例,制定包裝標準,設立過度包裝公眾舉報熱線,超過一定數量的要征收包裝稅,以經濟杠桿來調控快遞過度包裝;并用相關法律來約束這些行業。
其次,最好是用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從源頭上減少有害包裝材料的使用量。最理想的是使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用防潮保鮮紙代替塑料薄膜和塑料袋。不僅如此,提高過度包裝的成本,向快遞公司和商家收取垃圾處理費用,抬高快遞包裝材料特別是不可降解材料的成本和價格,讓這些“不差錢”的東西真正“貴重”起來,促使商家精打細算,講求實用、慎用。
此外,加強監管。相關職能部門可抽檢快遞公司的包裝袋是否是環保的,若未達標,可根據二維碼進行追蹤,并要求快遞公司進行整改,拒不改正的給予處罰。對于電商平臺上的賣家,可要求其所在電商平臺對其監督,只要有顧客向平臺投訴,平臺需對其責令整改,多次不改的則給予處罰。
最后,市民要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平時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對于能回收利用的要利用起來,能拿去賣的則賣掉,其他生活垃圾要分類投放,不要隨便扔掉,造成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