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11”“雙12”以及年末購物狂歡節,公眾看到了中國互聯網經濟的迅速發展、消費熱情的巨大釋放和生活方式的升級。不過在升級的背后,同樣有一組數字引人注目,那就是包裝箱、塑料袋、透明膠帶等快遞包裝的巨大消耗。由于這些包裝物料大部分不回收和不能降解,形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根據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和中國郵政快遞報社共同發布的2016年《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快遞包裝的數量均以億計,快遞包裝過度、循環利用率低等現象普遍存在。
快遞包裝作為中國印刷包裝產業的細分領域,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已經發展成為年產值近400億元的規模產業,快遞包裝產業實實在在地站在了快速增長的風口。然而整個快遞包裝行業綠色化水平較低,集約化程度不高,價格競爭十分激烈,科技創新亟待突破,又將這個產業推到了轉型發展的路口。快遞包裝業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風口揚帆起航,駛向正確的路口,就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此,筆者認為快遞包裝企業需理解和把握綠色發展的新技術和新模式,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拓寬包裝在物流領域的附加功能,去搶占市場競爭的制高點。真正付諸行動,快遞包裝綠色化才不會成為空談。
首先包裝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一方面要做到包裝物本身的減量化、可重復、可回收和可降解;另一方面要把快遞包裝綠色化作為“綠色快遞”的切入點,實施和推動快遞行業本身的綠色化、標準化和智能化。比如實施托盤和包裝物的循環共用系統,需要使用物聯網技術以確定商品及包裝物料的方位和類別,結合包裝在自動分揀、倉儲管理、末端派送等多個應用場景,建立強大的信息處理后臺;實施包裝物料的減量化,應該首先提高包裝物料的標準化水平,進而提高快遞行業操作的規范化,特別是自動化水平;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和推廣,則應加大對農業廢棄物資源再利用技術的研究以及生物基塑料降解堆肥環境的建設。
其次,快遞綠色包裝的實施也需要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政府加強引導,提出整體的解決思路和方向,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比如檢驗檢測、環保認證、碳排放交易等等;企業提高自律意識,盡可能使用可循環、可回收、無毒無害的包裝,通過技術手段降低包裝物料成本;高校和研究機構著力培養專門人才,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從整個快遞物流全環節考慮綠色包裝的實施,促進新產品、新技術的轉化;消費者也應該提高環保意識,盡可能選擇有綠色包裝的快遞服務,自覺加入綠色包裝循環回收使用的隊伍中。
此外,快遞包裝企業應該努力拓展快遞包裝的應用技術范圍,從智能包裝的角度為快遞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如在包裝產品上應用電子標簽和部分傳感器,將大大提升快遞包裝的附加值,提高包裝物料的回收價值和可行性,提供諸如產品追溯、安全防范、溫濕度監管、路徑優化等服務,成為關鍵數據資源的供應商,成為綠色供應鏈的關鍵環節。
(作者系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