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大手筆研發投入換來成效
統計數據顯示,在理文造紙的總部,平均每天都會產生超過300噸的工業污泥,這些工業污泥如何實現無害化處理,曾多年困擾著這家大型造紙企業。
“以前都是交給外面專業的工業污泥處理企業處理,往往找不到一家能單獨承接這么大規模的,需要分包給多家企業處理,不僅花費大,還無法監控是否真正被無害化處理。”陳江生是理文造紙發電部長,他告訴記者,為了解決妥善處理工業污泥這一問題,從2005年開始,便嘗試用各種辦法展開研發,尋求依靠自身技術創新無害化處理自產工業污泥的可能。
然而,創新的道路注定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工業污泥里養蚯蚓、用工業污泥來養花、將工業污泥壓干燃燒……理文造紙的研發團隊早已記不清嘗試過的辦法有多少種,經歷的失敗實驗更是數不勝數。
“造紙產生的工業污泥包含各種纖維,在含水量降至一定比例時甚至能夠自燃,這讓我們認定這一方向將成為突破口。”陳江生透露稱,為了讓工業污泥的含水量降至更低比例,他們曾先后從日本、奧地利等地進口價值2000多萬元的設備進行實驗,可仍舊沒法達到預期目標。最終,經過數年的探索,理文造紙又先后投入5000萬元,進一步完善處理技術,才讓工業污泥發電既省錢又環保。
燃燒后二噁英含量約為國標1/10
在理文造紙的工業污泥處理車間,充滿大量水分的工業污泥經傳送帶源源不斷運送至一臺大型壓縮機。只見壓縮機向下重重一壓,摻雜在工業污泥內的大量水分紛紛現出“原形”,原本呈泥漿狀的工業污泥也迅速分裂為一塊塊干癟癟的泥塊。即便是體重約100斤的成年人站上去,一些泥塊也沒有出現斷裂的情況。
“這些泥塊被壓縮后水分含量都在45%以下,足以滿足燃燒發電的需求。”陳江生給記者算了筆賬,在研發工業污泥燃燒發電處理技術前,企業每天光外包處理工業污泥的成本就有10多萬元。研發設備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增加部分操作工,企業每天增加了接近1萬元的工資投入,但與此同時卻每天節省下2萬元的燃煤成本。綜合對比下來,企業在工業污泥處理方面的投入較以往大幅減少。
讓陳江生更為自豪的是,通過對所產生的廢氣進行二次環保處理,加入工業污泥后,相關鍋爐的二噁英等污染物含量僅為國家規定達標排放標準的1/10,并未對周邊大氣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針對理文造紙在工業污泥上所展開的嘗試與創新,到場的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給予肯定,但同時指出,在尾氣排放氣味等細節方面,企業在環保處理上仍有改善空間。該負責人表示,建議理文造紙在進一步完善處理技術后,可考慮將最新研發的先進技術成果向行業內推廣使用,進一步減少造紙企業對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