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造紙術是西漢出現的澆紙法,比東漢蔡倫的抄紙法造紙要早250年。”11月25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李曉岑教授表示。
在顯微鏡下觀察,排除是紡織品的可能
1986年,在甘肅天水市郊放馬灘的西漢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紙的殘片,是迄今唯一經過科學考古發掘出土于古墓葬的“西漢紙”(以下簡稱為放馬灘紙)。放馬灘紙被認為屬西漢早期,上面繪有地圖形狀的圖案,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
2012年,為研究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和早期紙的造紙工藝,南信大科學技術史研究院李曉岑到甘肅文物考古所,用實體顯微鏡對放馬灘紙進行觀察和照相。迎光下觀察發現,紙張較厚,纖維相互交織分布不均勻,這和紡織品有規律交織在一起的纖維分布有著本質區別,排除了是紡織品的可能。
符合澆紙法造紙的特征,與蔡倫造紙工藝不同
李曉岑從事中國造紙工藝研究已經有20多年。他發現,放馬灘紙的這些特征,與甘肅懸泉置紙和陜西扶風的中顏紙等西漢古紙的造紙工藝是一致的。“這符合傳統造紙工藝的澆紙法造紙的特征,不同于蔡倫系的抄紙法造紙。”李曉岑說。
放馬灘紙上的線條,與秦墓出土的木板地圖風格一致
放馬灘紙上有山、川等墨跡,因此被稱為存世最早的紙地圖。放馬灘紙獨有的地圖線條,其實并非孤案。“它與附近秦墓出土的木板地圖風格一致,而且放馬灘墓葬中的服裝用細黑線描繪,其他出土物也都是西漢器物,說明其年代應與相對比的秦墓相差不大。”李曉岑認為,放馬灘紙應該出現在西漢初期,而根據墓葬的年代推算,應該是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前250年。